家长莫把孩子霰粒肿当"针眼"延误治疗―――儿童医院修复霰粒肿皮肤瘢痕效果好
霰粒肿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儿童眼病,最初发病时,儿童表现的是眼睑上可以看见一个小的肿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物逐渐增大,霰粒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膜面型,它的表现是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儿童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手术中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后眼睑不遗留瘢痕。
还有一种霰粒肿是皮肤面型,这种孩子的霰粒肿肉芽肿会向眼睑的皮肤面发展,肿物逐渐增大,肿物的囊腔中可以存在大量的血性坏死组织,这种霰粒肿比较复杂,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囊肿破裂,皮肤面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严重的眼睑皮肤面缺损会造成眼睑的外翻。
我们医院眼科门诊接诊了大量的散粒肿的患儿,最初家长惧怕手术,一直坚持保守治疗,还有的家长认为这种病是麦粒肿,等着孩子麦粒肿的脓头破了自然就会好了,这两种的看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儿童的散粒肿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应该尽早手术。有些家长怕孩子手术时疼痛,一再拖延手术时间,最后散粒肿发展成为散粒肿肉芽肿从皮肤面破溃,眼睑形成较大的疤痕。部分孩子由于皮肤面形成较大的肉芽肿只能全麻下行皮肤修整手术。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医院眼科通过大量的临床总结,制定出了一整套治疗皮面霰粒肿肉芽肿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达到使皮肤不遗留瘢痕或减小皮肤瘢痕的目的。
麦粒肿或霰粒肿的营养及饮食补充维生素A和C,它们有益于皮肤健康。进食清淡饮食,仅吃水果蔬菜,饮奶酪、草本植物的茶,果汁和矿泉水,中医认为儿童患者多为脾胃不合所至,所以对于多发性儿童霰粒肿的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食助消化的药物,以及服用一些调节脾胃的小中药。
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儿童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手术中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后眼睑不遗留瘢痕.
霰粒肿是怎么回事?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
儿童霰粒肿要早治
霰粒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常见眼病,通常由于眼睑外部的睑板出口阻塞,导致腺体的分泌物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脂肪肉芽肿性炎症。该病早期可在眼睑上下皮肤上摸到黄豆或绿豆大小的硬结,无明显疼痛症状。不少患儿家长由于担心手术治疗会影响学习,甚至认为疾病会慢慢好而久拖不治,结果导致病情加重。专家指出,霰粒肿的手术治疗只需在局麻下进行,手术简便,痛苦少,一般24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因此患儿家长应及早注意,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疗良机。
麦粒肿和霰粒肿在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霰粒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膜面型,它的表现是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儿童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手术中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后眼睑不遗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