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烧伤是由酸性化学物质引起的皮肤、黏膜以及深层组织损伤。高浓度的酸会导致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坏死,同时产生产热和脱水效应,形成混合性损伤。常见的引起化学烧伤的酸包括硫酸、盐酸和硝酸等强酸,此外还有氢氟酸、磷酸、铬酸、苯酚、氢氰酸等。
当人体吸入气态酸,如硫酸、盐酸和硝酸时,可能会引起吸入性损伤,表现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喉水肿、胸闷,甚至出现肺水肿。而液态酸则会导致皮肤烧伤,创面迅速形成褐色的蛋白凝固层,表面干燥,肿胀较轻,无水疱,呈现皮革样痂皮或焦痂状。这种痂皮可以保护深层组织不再受损,因此通常为深Ⅱ度烧伤,而且末梢神经得以保护,疼痛较轻。
根据创面的色泽和质地,可以大致判断烧伤的深度。一般情况下,痂皮颜色较浅、质地柔软的创面较浅,而颜色较深、质地坚韧的创面较深,创面内陷、质地硬且呈现皮革样的是Ⅲ度创面。不同种类的酸造成的创面色泽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1]黄跃生.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烧伤外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