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夜里“玉璧月华明”的医院大院里面“微步縠纹生”了一番后,说书人总算是能够坐到椅子上思考一下人生——从病房到急诊的步数有没有满一万?
书接上回,感觉肚子里存货逐渐告罄的俺深觉不安呐——接下来还能说点啥?Tobeornottobe……是个问题啊。
噼里啪啦把自己脑壳拍了个翻天覆地之后——脑壳里空旷的回声里似乎传来七个字——“卵黄管发育异常”
哈哈哈,今天就说它了,卵黄管发育异常——说书人心态大好,忍不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保安打成狗,555~~~
OK,ok,大家看我舌头还在不在?还在呢,在就好。咳咳,咱们这就开讲:
敢问列位客官,知道卵黄管是何方神圣吗?……啊咧?您还真知道啊?!大哥,给小弟留口饭吃,您还是回火星去吧!
在胚胎时期,原肠与卵黄囊是相通的,这个通道随着胚胎的发育慢慢变细,被称为“卵黄管”,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卵黄囊的管”啦……您问“原肠”、“卵黄囊”是啥?emmm……这不是重点,咱还是看看卵黄囊……啊不,卵黄管……您就把卵黄管理解成:连接肚脐和肠管之间的管道吧。
卵黄管在胚胎第5~6周的时候会慢慢萎缩、闭锁,到了宝宝出生后不久就退化至完全消失了——可说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
……
但是!但是了啊!如果这厮恋栈不去,那就会导致各种异常,可说是流毒无穷了
首先,如果卵黄管大部分闭锁,但是在宝宝肚脐外边有残留,就形成了脐茸。
不是鹿茸啦,是脐茸!又叫做脐息肉,就是宝宝肚脐上似乎长了一个鲜红色的小肉团,表面湿漉漉的,时不时分泌点红红的稀薄液体,让宝爸、宝妈们心疼不已。
脐茸处理起来倒也简单,电灼或者切除就OK了。
其次,如果卵黄管在宝宝脐部残留稍多一点,深部还留了个“小坑”,那就形成了脐窦。
脐窦长相跟脐茸大差不差,看上去也是个圆形黏膜凸起,不过中央有个小孔,里面有几毫米的盲管,往外分泌黏液,常常把宝宝的小肚脐搞得糜烂、感染,比“脐茸”还要可恨。需要大夫控制感染后再手起刀落——把它完整切除。
再次,如果卵黄管压根就没有闭合,那就等于是在宝宝的肚脐和肠管之间连通了,成为“脐肠瘘”。
在宝宝的肚脐可看到鲜红色黏膜,中央也有小孔,与脐窦不同的是,小孔里面能排出黏液和气体,甚至还会有粪便排出。
这种情况下就比较麻烦了,需要把肚脐、瘘管(也就是连接肚脐与肠管之间的管道)与连接的部分小肠一起切除,再把切除部分的小肠两端吻合起来,最后还得做脐环重建术。看看,这个脐肠瘘是不是恶贯满盈?快让我们医生把它除之而后快!
第四,卵黄管囊肿,比较少见了,它是因为卵黄管两端都闭合,偏偏中间一段没长住,保持原来卵黄管的内腔,内腔里分泌的液体聚集起来,“憋”成一个囊肿。
卵黄管囊肿一般倒是比较“安分守己”,对宝宝没啥影响,往往是体检时无意中发现——宝宝肚脐下方有个边界清楚的囊块,可以活动。
卵黄管囊肿的治疗相对简单,切除即可。
第五,梅克尔憩室。即卵黄管靠肠道的一部分没有闭合,在回肠壁上遗留一个“小凸起”,称之为“憩室”(话说,您确定知道这个“憩”字怎么念吧?休憩的憩,呵呵……)
梅克尔憩室也够让人头大的:憩室内膜上可能残留有胃黏膜组织,能分泌胃酸的哪种,分泌着分泌着,就把附近的肠粘膜给“分泌”成溃疡了。这一“溃疡”,就难免出血了,于是孩子就会出现贫血、血便等症状,个别情况下,出血比较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
除了出血之外,梅克尔憩室这厮还有可能导致肠梗阻(肠子扭转导致不通了)、憩室炎(也就是梅克尔憩室自己发炎了)、憩室穿孔(也就是“溃疡”严重把肠管壁给腐蚀破了),造孽啊,说书人又快说不下去了,赶紧的,快快让大夫们把它切除了事……
第六,脐肠索带。这卵黄管“挥一挥衣袖”还是留下了一片云彩——卵黄管闭锁形成一条索带,遗留在脐部与肠管或肝门之间。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少数情况下,肠管围绕索带旋转,可能形成肠梗阻,这时就会出现症状了。脐肠索带一经发现,也应该尽早切除,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