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术前评估是癫痫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或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的依据,其重点是精确地寻找出致痫区,明确其部位和范围,从而在手术时尽可能做到全部切除致痫区又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达到癫痫手术的预期效果。那么,癫痫的术前评估包含哪些内容?
电生理检查仍然是致痫灶定位的金标准,只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一致时,定位才最具可靠性。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术前利用综合性的检查诊断程序为宜,而非单一方法。目前最常用和较好的方法是用分期(phase)估价来确定致痫灶的位置。
1、初期评价(phase-1)--非侵袭性检查
(1)临床评价: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直接观察癫痫发作的症状(必要时可减少或停用抗癫痫药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视野检查。
(2)术前EEG评价
头皮EEG(包括常规、过度换气、闪光刺激、不停抗痫药物和停药检查)
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EEG
眶顶电极EEG(疑额叶灶)
睡眠EEG
剥夺睡眠EEG
长程头皮EEG
视频EEG监测
(3)神经心理学评价
韦氏智力测验(WAIS)
H-R(Halstead-Reitan)成套实验
临床记忆量表评测
颈动脉Amytal实验(Wada试验),评估语言优势半球和估价记忆功能,于颞叶切除或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进行。
(4)CT:癫痫患者术前的一项常规检查,受颅内异物干扰较轻,在发现颅内钙化灶方面比MRI灵敏,在发现结构性病变的灵敏度方面要劣于MRI。癫痫的CT异常率为30%~50%。
(5)MRI:能高清晰显示各种类型的结构异常,是MTS(内侧颞叶硬化症)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能够测量颞叶大小和海马容积,对95%的肿瘤和血管畸形能作出正确鉴别;fMRI(功能性磁共振)可准确显示癫痫灶与邻近功能皮质区的关系;MRS(磁共振分光镜检查)对无海马萎缩的颞叶癫痫患者的诊断特别有帮助,病变通常是在低信号侧,而且识别MTS比MRI灵敏,在MRI上仅发现单侧海马萎缩的患者,MRS检查却常常能发现双侧MTS。
(6)SPECT: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通过测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癫痫发作期和间歇期致痫区血液浓度的变化,来确定癫痫灶位置,特别用于MRI正常及MRI和EEG定位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定位阳性率高。
(7)PET:也是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对于颅内致痫区的定位非常有帮助,定位准确率可达86%。通过使用示踪剂对致痫区进行定位,发作期致痫区代谢增强,发作间期代谢降低。尤其适用于结构性影像检查(CT、MRI)和或EEG对致痫区的定位结果不相一致的患者。若MRI未发现结构异常,则PET定位灵敏度就会明显降低,仅56%的颞叶癫痫患者和9%的颞叶外癫痫患者PET可以发现局部低代谢异常。
PET与颞叶癫痫:约70%的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PET检查,可显示颞叶异常低代谢区,即致痫区,PET确定的致痫区部位,和EEG有90%的符合率,有些颞叶癫痫患者,PET未显示异常低代谢区,但FDG在左右两侧颞叶吸收不对称性如超过15%,则癫癫痫灶极有可能在低吸收的一侧。
PET与颞叶外癫痫:PET对颞叶外癫痫定位的准确率在33%~65%有阳性发现者,则和EEG定位有很高的符合率。
(8)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怀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畸形所致癫痫患者的检查。
(9)MEG(脑磁图):一种非侵袭性的,安全的检查方法,当视频脑电监测、PET或SPECT不能准确定位致痫区时,就要考虑MEG。MEG加MRI形成的MSI可准确的对致痫区三维定位,有利于完全切除致痫区,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第二期评价(phase-2)-侵袭性监测
硬膜下条状电极植入监测EEG:在EEG定侧不可靠或定位不明确时应用此种检查。
深部电极EEG:EEG有双颞叶发放电,需要认清一侧半球之内更准确的痫灶部位时应用。
皮层脑电图(ECoG):开颅行癫痫灶切除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可验证致痫灶部位和测定发放范围,帮助决定切除的范围评价切除后残留的发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