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潮湿,到底该怎么办?

2023-02-15 09:36阅读:

手机浏览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先生,今年35岁,近两年来时常感觉到阴囊潮乎乎的,偶尔也伴有瘙痒,内裤隔两天不换就会有明显的异味,让他很是烦恼和担心:
  在办公室经常开着空调,工作也不累,身上很少出汗,为什么阴囊总是潮湿的?听人说这是前列腺炎,偶买噶,该怎么办?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面临相似问题的「潮男」还是非常多见的。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阴囊潮湿那些事儿。
  阴囊为什么会湿湿的?
  阴囊位于阴茎根部和耻骨联合下方,两侧大腿之间,是一个中隔的囊袋,内有睾丸、附睾和精索阴囊段。
  阴囊皮肤薄而柔软,表面呈细密褶皱状,很容易”藏污纳垢”,而且阴囊具有丰富的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汗液能力较强,也通过出汗带走热量,帮助睾丸维持在一个相对低温的适宜状态。
  如果经常久坐、穿着紧身内裤或者长时间处于湿热环境中,就在阴囊周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温度偏高的局部空间,引起阴囊皮肤汗液分泌增多。
  阴囊潮湿就是指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阴囊部位出现多汗、潮湿或者发凉的异常状况,所谓的潮湿是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更多的水分。由于阴囊被较多的汗液浸渍,加上污垢的刺激,长期阴囊潮湿会引发阴囊的炎症。常见于上班族或久坐的人群。
  阴囊潮湿是正常情况?
  大多数阴囊潮湿是由生活习惯而并非由疾病引起。偶然出现阴囊潮湿,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可恢复正常状态的,不会对阴囊及其包裹的睾丸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具有下列情况,你的阴囊潮湿大多是正常的:
  体型偏肥胖者;
  久坐而少动者;
  衣物较紧或厚者;
  生活或工作环境较湿热者;
  没有明显的阴囊皮肤损害(渗出、增厚、硬化和/或伴瘙痒)者;
  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可迅速恢复正常者;
  潮男:一个想甩掉的标签
  阴囊潮湿虽常见,但也是让许多男性忧心忡忡,不能视若无睹,谁不想清清爽爽呢?
  阴囊潮湿虽大多是由生活习惯引起,但如果反复发作或者长时期存在,那就可能存在疾病因素了,比如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湿疹等都有可能导致阴囊潮湿,前列腺炎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阴囊皮肤调控温度能力下降,热量无法排出,阴囊部分皮肤有潮湿的现象;精索静脉曲张则由于阴囊内静脉血回流不畅、淤积于精索静脉内引起局部温度增高而出现阴囊潮湿;阴囊湿疹的主要表现为阴囊部位总是潮湿,伴有瘙痒,可有明显的皮肤潮红和液体渗出,如果出现下列症状者,提示可能存在疾病因素,需要到医院进行诊疗:
  阴囊皮肤发烫潮红、有皮疹、瘙痒,抓挠阴囊皮肤易露出红色光滑皮质。
  阴囊剧烈瘙痒、水泡,或水泡轻度糜烂等;
  阴囊皮肤较硬,表面呈暗红色或紫褐色;
  阴囊皮肤糜烂有渗出,甚至流脓等症状;
  双侧阴囊外观存在明显差异或呈进行性改变;
  出现尿痛、会阴部胀痛、阴囊明显坠痛,以及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等症状;
  出现阴囊肿胀、阴囊局部持续或间歇坠胀疼痛、隐痛或钝痛;
  出现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后腰部放射疼痛;
  伴随精子数量减少或者精子活力降低;
  伴随出现明显全身症状者(如发热)。
  阴囊潮湿该怎么办?
  如果是非病理因素造成的阴囊潮湿,首先建议进行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如能促进症状消失、恢复常态的,则大多数不需要药物干预。
  如果是疾病导致的阴囊潮湿,比如前列腺炎、阴囊湿疹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对症下药。随着疾病的好转或者治愈,阴囊潮湿的情况会间断出现,直至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阴囊湿疹会加剧阴囊部位的潮湿和瘙痒,应早日就诊,且需要注意不要经常搔抓,以免对阴囊部位造成一定的刺激,引起疼痛或者继发性感染。
  谨记:影响生活质量的阴囊潮湿,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缓解和治疗。
  局部缓解处理:治疗潮湿,主要是想办法保持干燥。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在会阴部撒些爽身粉,降低阴囊潮湿的环境;若阴囊出现红疹或皮疹,且伴随瘙痒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扑尔敏,局部擦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霜剂等,必要时还可用生理盐水加上3%的硼酸溶液、0.1%的利凡诺等溶液冷敷。
  潮男自我救赎的十字真经:
  净:注意阴囊部位的清洁卫生,仔细清除污垢,保持阴囊的干燥、洁净;
  松:注意不要穿着过紧内裤,建议选择棉质、且相对宽松的内裤;
  动:避免久坐、熬夜,要适量增加有氧运动,保持裆部的通风透气。
  透:外裤也不要太厚,少穿牛仔裤,给阴囊留一个透气的环境;
  控:有瘙痒时勿过度搔抓、摩擦和烫洗,以免引起疼痛或者继发性感染;
  凉:温泉不要泡太久,桑拿不要去得太频繁;
  散: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要积极的散热处理;
  淡:保持清淡饮食,多食新鲜果蔬,少吃辛辣之品;
  敏: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食物或物品,防止皮肤过敏引起的阴囊部位潮湿。
  轻:心态积极、轻松,避免精神紧张、思虑过重。

分享:

76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