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类降压药物都有啥,该如何选择?
高血压病发生率高,知晓率及治疗率低。许多患者听从医生的建议,服用了降压药物,但医生为什么为您选择这类药物,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和副作用呢?选择其他类药物替代是否合适呢,估计很少有患者能了解。今天就简单给您科普一下六大类降压药物的各自特点。
第一类药物名字里多有“地平”,也就是钙通道阻滞剂(CCB)。它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例如我们临床中常见的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贝尼地平等。这类药物多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患者。钙离子拮抗剂可能有引起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副作用,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
第二类药物名字里多有“普利”,也就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抑制激肽酶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例如临床中的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这类药物多用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硬化、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上。药物降低舒张压效果优于第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副作用可以引起干咳,部分患者一段时间内症状可缓解,很多患者却不能耐受,需要停药。患者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一定要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这类药物。
第三类药物名字里多有“沙坦”,也就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它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而发挥降压作用。例如临床中常用的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等有“沙坦”字样的药物。这类药物应用在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室肥厚、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或代谢综合征,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上。但不推荐ARB药物和ACEI药物联用,这样增加离子紊乱风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致咳嗽的发生率远低于ACEI,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咳嗽,用药后也应该密切监测血钾、肌酐水平。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这类药物。
第四类药物名字里多有“洛尔”,也就是倍他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β-受体,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例如临床中常见的比索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罗洛尔、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建议老年高血压和卒中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强适应证。也就是说,上述患者首选降压药物不应该是倍他受体阻滞剂。另外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谨慎使用。这类药物在用药后要密切监测心率,以避免心动过缓,一旦静息心律小于50次,可能需要调药或停药。另外应用倍他受体阻滞剂也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可发生反跳现象,可能导致血压和心率的反弹。
第四类药物是利尿剂,名字上就没有什么共性了。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等。这类药物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上。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和高尿酸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加糖尿病易感人群的新发糖尿病风险,所以需避免联合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增加排尿,而排尿又会排除血中的电解质,所以在开始用药2-4周后要检测血液电解质(血钾,血钠等),若患者无低血钾表现,也应该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用药时吃饭特别差,就更要注意了。
第六类药物名字里多有“唑嗪”,是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1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发挥降压作用。包括临床中使用的: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哌唑嗪等等。这类药物适合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但要注意,这类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有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短期使用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加,个别患者可诱发心绞痛。所以一般不作为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这就是为什么把它排在最后。并且这个药也不能胡乱服用。在初始给药或增加剂量时,应在入睡前服用,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以上我们讲了六类降压药物的降压机制、降压特点、适合人群、用药特点,注意事项等,希望让您能初步对您药物有个直观的认识。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医生会根据您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特点、合并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所以如果有血压异常,一定要让医生调药。切莫听“某邻居”“某同事”“某哥们”的建议,随便用药。降压药物使用不好,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