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粪便的组成
正常粪便由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液、肠道黏膜脱落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及水分组成。
二、便常规检查的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检查粪便中有无细菌原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潜血试验(OB)在儿童用于判断有无出血;有时会把粪便还原糖、轮状病毒、腺病毒检测一并写入大便常规报告单中,分别提示乳糖不耐受、病毒性肠炎。
三、采集注意事项
1、时间不宜过长(1小时之内)。
2、样本量不能过少或过多,少了无法检测,多了也没用(曾有人拿了一大坨来)。
3、容器要干净,避免污染。别随便找个塑料袋就弄来了,起码找个干净的,最好提前从检验科拿一个大便盒。
4、尿不湿里的大便能不能查?不能,水分已被吸收,取样也不好取,检测结果不可靠。
5、无粪便排出却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者用采取管,当然孩子的话最好还是耐心等待一会。
6、开塞露通便后的便便能不能检查?不能,因为查的是便便,而不是开塞露。
7、检查潜血试验时,取样要尽量取红色或者黑色大便部分;检查前要避免进食动物肝脏、血等食物,以及铁剂药物。
四、性状和颜色
1、正常儿童大便为黄色软便,婴幼儿为黄色糊状。
2、儿童粪便常见异常性状和颜色
绿色大便:肠蠕动增快、氨基酸奶粉喂养患儿
黏液便: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脓性或脓血便: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米泔样便:霍乱或副霍乱
白陶土样便:梗阻性黄疸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
蛋花汤水样便:轮状病毒性肠炎
鲜血便:肛裂、痔疮或肿瘤
五、潜血试验
在儿童多见于消化道出血、肠炎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肠息肉、流行性出血热,极少数为肿瘤。
六、白细胞
1、正常粪便中可偶见白细胞,所以不要见到白细胞就以为有细菌感染,乱用抗生素;
2、肠道炎症时白细胞明显增多,但这也不是应用抗生素的依据,只有大便培养有细菌生长才能应用抗生素;
3、痢疾或者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脓细胞;
4、过敏性肠炎和寄生虫感染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伴有夏柯-莱登结晶。
七、红细胞
1、正常大便不含有红细胞
2、肠道炎症或者消化道出血时可见红细胞,炎症时可伴有白细胞的增多;
3、下消化道出血显微镜下可见到形态正常的红细胞;
4、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液破坏,见不到红细胞,可通过潜血试验证实。
八、巨噬细胞
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九、肠黏膜上皮细胞
一般少见,常见于环死性结肠炎、霍乱、副霍乱、伪膜性肠炎。
十、食物残渣(脂肪滴、淀粉颗粒、植物细胞)
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功能低下导致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随便排出。
十一、结晶
1、正常粪便可见少量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
2、病理结晶:①夏柯-雷登结晶: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等;②血晶:常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③脂肪酸结晶:常见于梗阻性黄疸的粪便。
十二、寄生虫
1、正常大便无寄生虫;
2、肠道易感染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涤虫等。
十三、粪便半乳糖测定
阳性者可能乳糖不耐受,一般见于婴幼儿,伴有腹胀、腹泻、大便酸臭、含泡沫等。
十四、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检测
病毒性肠炎,水样便,一般自限性,治疗重点为补充水分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