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怎么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漫画》第三季,免费阅读!

2023-10-15 19:22阅读:

手机浏览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洗手要彻底,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需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在食品制备过程中对肉食进行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如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人流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以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或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脏手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1)将患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患者至少保持1米距离。


(4)限制患者活动,患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患者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清洗双手。


(6)与患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从患者隔离空间出来后,清洁双手。


内容来源:

中国人口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漫画》第三季

分享:

6

相关推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都具有三个特性,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或者控制传染病首先要做到控制传染源,还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会成为传染源,对于这两部分人需要进行隔离,控制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对于切断传播途径,要戴口罩,因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戴口罩可以切断由患者的飞沫引起的传播。另外,还要勤洗手,而且是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因为接触传播也是新型冠状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还有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应用疫苗,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苗。另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人群普遍易感,既然人群普遍易感又没有疫苗,要保持社交距离,出门戴口罩非常重要。"

语音时长02:26''

张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12/12收听(3855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以预防为主,自我防护需做到以下几点:  1、在目前情况下尽量少出门;2、出门时建议尽量戴口罩、勤洗手,回家前做手卫生...

刘朝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5/16阅读(484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方案

对于本次报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防控方面应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

刘朝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8/31阅读(444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费治疗吗

目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大多为无症状或轻型病例,无症状者不需要特殊治疗,轻型病例建议居家隔离治疗,根据病情自行购买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故多不免费。症状加重时,可...

王靖红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2023/06/20阅读(304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