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上的辩护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药代动力学工作是由柯尔贝尔(Corbel)博士完成的。他证明了实施中胚层疗法注射的深度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在药代动力学领域,柯尔贝尔(Corbel)博士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1、药物在体内的扩散和生物分布,通过皮下注射途径要比通过静脉注射途径更慢。
2、药物在人的机体内的最终分布,不论通过这两种途径的哪种途径都是一样的。
3、通过皮下注射的最终分布都是一样的,不论注射的部位是哪里。
4、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速度与注射的药物的分子量成反比。
5、药物扩散的最初速度,通过浅层的皮下注射要比深层的皮下注射快。
6、普鲁卡因根据所注射的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以不同的途径介入药物的生物分布。
上述这些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中胚层疗法的药物选择标准
虽然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资料来准确地界定哪些药物可以被注射,哪些药物不可以被注射,但是我们在使用任何一种将使用于中胚层疗法中的药物之前,都应该确保这种药物符合一系列的使用标准:
中胚层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将根据其或多或少的适应证来进行选择。
这种药物必须可以溶解在水中,使得我们能够把它做成等分的溶液。以盐的形式呈现的药物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而以碱的形式呈现的药物则可以溶解在油脂中,表现出亲油脂的特性。理想的情况是在制造药物的时候,就已经预想过它用于皮下注射了,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比较例外的。
具有血管紧缩功效的药物禁止在中胚层疗法中使用,因为如果使用这些药物,有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局部缺血而造成局部的坏疽。
有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类脂醇有可能会造成皮肤萎缩甚至全面地组织萎缩,因此,这类药物一般也禁止使用,除了在某些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如瘢痕疙瘩)。
有一些赋形剂和防腐剂(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将多羟基化合物赋形剂同blastoestimulina和一些AINES等药物区别)可能会由于密度过高(由于其化学链过长而造成的),导致多羟基血栓形成,这又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比由于使用具有血管紧缩功能的药物造成的坏疽范围更广。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这些赋形剂于其他药物(作为向量)的可混合性。另外,对着灯光仔细观察注射器,注射器上不应该呈现任何彩虹状的东西。其他赋形剂(如亚硫酸盐,乙烷基酒精等),也有可能导致产生因医生的治疗而引起的病症。
同时,应该设想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结合使用时,有可能出现物理上或化学上的不相容,也有可能出现不同药物的对抗性反应(如在普鲁卡因和磺酰胺之间),还有可能出现几种pH值极高和极低的药物之间出现酸碱度不能中和的现象[如替拉曲考(三碘甲状腺乙酸)普鲁卡因]。
不同的pH值有可能使药物溶液呈现蛋白色光泽,甚至有可能产生沉淀物。但原则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影响溶剂的效力,甚至可能有助于混合盐的形成(在缓慢的释出过程中)。
要尽力避免药物造成过敏性反应。在进行任何一种中胚层疗法之前,医生都应该向求美者仔细地询问有关情况,并且进行皮试。
我们不应该排除不同药剂造成的交叉皮肤感染的可能性,也不应该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虽然皮试的结果为阴性,但仍然有可能在求美者身上出现某种过敏现象。
所注射的药剂应该能够为组织所吸收,这样它才能发挥效力。在中胚层疗法领域,我们非常需要与药剂师或者药理学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他们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
小贴士: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