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胚层疗法的副作用

2023-01-13 14:39阅读:

手机浏览

  一、疼痛
  刺破皮肤是中胚层疗法不言而喻的题中之义,因此,总会有一些针扎而造成的疼痛。疼痛的剧烈程度因所使用的注射针的种类而异,有的稍强一些,有的稍弱一些。
  当我们大剂量地使用中胚层疗法(700~900个单元剂量)时,我们或许将不可避免地在治疗过程中更换好几次注射针。
  当我们使用人工技术时,注射针的扎入方式应该是迅速、干脆而不拖泥带水。如果针扎造成了非常剧烈的疼痛感,则我们应该将针撤出,停止注射。
  注射液的pH值应该在5~8之间,这样才不至于破坏人体内的生理平衡。同时,我们应该调控好每一个单元注射液的粘稠度和剂量。当然,注射的速度和深度是绝对不能疏忽的。
  当注射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的时候,可以用重碳酸钠盐或氯化铵来进行中和。最好能够将注射液的酸碱性控制在接近pH值7.4。
  当注射的剂量不是太大(1/20立方厘米),在真表皮层面注射速度较快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疼痛感。然而,即使使用的剂量更大,如果采用速度较慢的灌注法,以及/或者在真皮层采用垂直中胚层注射,也有可能不引起疼痛感。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注射容易引起疼痛感的部位主要有双手、双脚、大腿和膝盖的肌肉内层和颈部等等。相反,背部的某些部位、头颅和某些脸部区域,基本上不会造成疼痛感。揪、拉、拍打皮肤的做法能够分散求美者的注意力,被证明是比较实用的办法。
  女性求美者在月经期间,会更容易产生疼痛感。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男性求美者同女性求美者相比,承受疼痛的能力通常要更差。
  二、红斑
  在中胚层疗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红斑。最初可能只是普通的红斑,但因某种AINE的使用,有可能发展成为早期的皮肤坏疽,甚至导致非常严重的药物过敏性休克。使用PeridilHeparine时,有可能立即出现十分明显的局部红斑。
  急性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是GellandCoombs类药物的Ⅰ类反应。发生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时,组胺被大量释放出来,并进入整个体循环,造成高强度的血管扩张,并且静脉血回流大量减少。这有可能导致几分钟之内的猝死(直接原因是全面的血容量过低、心脏供血不足和急性痉挛)。
  当发生这种反应时,求美者会突然感到不适,脸色急剧苍白,浑身毫无规律的发痒。紧接着就有可能丧失意识,心肺系统循环停止,发生窒息。
  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治疗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唯一途径注射肾上腺素Adrenalina(肌肉注射0.5mg,或将1.0mg稀释在10ml的生理盐水中,以每分钟1ml的速度进行静脉注射,或者以高剂量稀释在静脉内肾上腺皮质类脂醇中,直至在前4h内注射量达1g)。
  中胚层疗法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应该备有下列物品和药品:ambú,Guédel套管,氧气瓶和氧气罩,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肾上腺素(adrenalina),利多卡因(lidocaina)等。
  总体来说,在中胚层疗法中最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过敏性反应被自动地限制在局部位置,通常只局限在实施治疗的皮肤区域,一般不会表现出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症状。原则上,任何药品都可以被认为是具有过敏性的。
  普鲁卡因家族作为一种过敏性药物尚待证明,虽然其分子结构显示出了可以发生过敏反应的条件。不管怎么样,普鲁卡因导致过敏性反应的潜能是毫无争议的。
  路丁(又名芦亭,rutosido)与草木犀属植物(比如黄香草木樨)(esberiven)结合使用时,会出现27%红斑反应和瘙痒。红斑反应和瘙痒通常出现在实施一个疗程的数天之后,不过只要将药剂在生理盐水中稀释,就足以消除这种过敏反应。将洋蓟的提取物(Chophytol)作为药剂使用时,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去聚合酶的使用也会产生让人非常痒的红斑,它一般取决于使用的剂量,虽然有时候在正常的剂量下也会产生。红斑也可能立刻产生(仿佛它是组胺反应的结果),也有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后甚至几天之后才产生。
  发生过敏性反应时,会伴随令人难以忍受的瘙痒,通常开始于夜间。瘙痒处的症状是发红、发烫,有时候会突起,边界清楚,有时候会有痛感。在一般情况下,过敏的部位会恢复原状,除了在较黑的皮肤处,有可能留下浅色的瘢痕。
  当发生过敏性反应时,可以使用含炉甘石(calamina)的止痒洗液(比如caladril液)。
  当然,发生过敏性反应时最谨慎的做法无疑是不再使用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尽管有些论文作者主张在全身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这样就能重新利用这些酶类了。
  有些求美者有可能对金属物过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加过敏试验的次数,只是单独地使用针而不进行注射,以此来减小对铬和镍的过敏的可能性。因为一般中胚层疗法使用的注射是用这两种金属制成的。
  对于风疹需要做不同诊断,因为它不是总来自过敏反应,而是有可能是由一种物理创伤造成的,比如说针扎就有可能造成这种反应。
  医学界一般认为,这种类型的风疹或者皮肤画纹现象有可能是原自血管舒缓激肽,这能够为在全身使用预防性抗组胺药物作辩护。使用抗组胺药物不能只通过局部的路径,因为这样在接触时有可能导致过敏性反应。
  小贴士:
  草木犀(学名:Melilotusofficinalis(L.)Pall)是豆科,草木犀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南、西南各地。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中国各省常见栽培。草木犀采收地上部分药用。其味微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之功效,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肠绞痛、创伤、淋巴结肿痛。

分享:

26

相关推荐

中胚层疗法的副作用

  一、迷走神经反应在实施中胚层疗法时,求美者必须采取平卧的姿势。在产生轻度晕厥的情况下,可以采取Trendelenburg姿势(有些医生比较认可这种姿势),...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2/25阅读(4142)

中胚层疗法的副作用

  皮肤坏疽:皮肤坏疽是最令人恐惧的,因医生的治疗而引起的病症,它与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样,牵涉到最大的医学法律责任,比较容易引起法律纠纷。皮肤坏疽可能有两个...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5/07阅读(4047)

中胚层疗法的定义

  “中胚层疗法”的哲学基础是:“这是一种全新而又简单的概念,其意图是使实施治疗的位置更加接近于疾病所在的位置,以此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皮斯特博士)通过浏...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2/13阅读(3786)

什么是水光针?什么是中胚层疗法?

我们知道皮肤最大的作用就是防御与保护,而皮肤吸收营养的关键部位在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的中胚层,由于皮肤的保护机制,日常护肤品是很难通过透皮层的,而皮肤吸收养...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1/07阅读(3043)

中胚层疗法的理论治疗机制

  中胚层疗法的理论治疗机制  1、皮斯特博士的反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中胚层疗法通过在表皮激发的抑制性刺激,将内脏—骨髓—脑途径在侧骨髓(植物神经系统与大脑—...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5/29阅读(4828)

中胚层疗法的药物选择及其标准

药理学上的辩护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药代动力学工作是由柯尔贝尔(Corbel)博士完成的。他证明了实施中胚层疗法注射的深度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在药代动力学领域,柯...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4/24阅读(4071)

水光针的治疗原理——中胚层疗法

通过前期的学习,相信求美者已经对水光针有了一个系统全面地了解。但是仍有一些求美者,对于水光针的治疗原理存有疑问。比如为什么水光针中的玻尿酸能抓水,但面膜、洗面...

卢丙仑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3/02/04阅读(3441)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