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就讲讲帅哥A先生吧,A先生是一名30多岁的男性,这几年因为头晕、大脑一片空白、双下肢不受控制反复就医,起初他在综合医院就诊,检查了很多项目都不能解释其临床表现;后来迫不得已去了心理卫生中心,结果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说要综合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他们才能予以诊断与治疗。
就这样,几年来,A先生反复奔波于各大医院,他常常觉得自己的大脑被控制了,为了就医,他辞去了工作,还卖掉了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子,但是情况却没有丝毫的改善。
他是以“颈椎病”的诊断收入我们病房。第一次查房,远远的看着他,都觉得一股压抑的气息迎面扑来,只见他整个眉弓紧锁,非常“详细的”诉说着自己整个生病和就诊的过程。。。经过了解,A先生除了头晕、双下肢乏力,还有头痛、腹痛、胸闷的诸多不适。
颈椎MRI虽然提示有颈椎增生,但程度非常的轻微;他虽然有双下肢乏力的主诉,但行走过程中从未摔倒,查体也没有“共济失调”的体征。
经过多次与A先生以及他的家人沟通,予以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1个月后A先生开始重返工作岗位。现在,他来复诊的时候虽然还说偶尔有头晕,但已经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朝气,他不仅在上班,下班还做家务,辅导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作业(如果你也有辅导小学生作业的经历,可以想象该有多大的能力才能胜任这个工作)。
那么,A先生他是怎么了呢?A先生全身各种不适,诉求特别多,但是医生不仅查体的时候没有收获,机器的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收获。
有一种疾病,它跟传统的疾病不太一样,它与心理有关,叫躯体化障碍。那么,何谓躯体化障碍呢?
躯体化障碍是指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反复出现的、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或疼痛。本病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病程≥2年,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这类患者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妇科等科室,也有像A先生一样去了心理卫生中心然后又被“退”回综合医院的。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包括基因和环境遗传,家里的长辈如果有类似的情况,晚辈处在这个环境中,耳濡目染,患有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个性特点患者多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于关心等神经质个性,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感觉阈降低,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易产生头痛和各种躯体不适。患者的感觉阈和痛觉阈都较低,显示为神经症的特征。
3、心理社会因素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有点招架不住。患者往往因生活事件而发病,而成为其重要的诱因。
有研究显示:患者生活事件较多,且以长期性生活事件为主,可能是其慢性迁延性病程的原因。创伤性经历的记忆可被储存于意识范围之外,并表现为躯体症状。
患者不善于表达其内心冲突,更不善于区分内心情感还是躯体感觉,所以往往把情感以“器官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常把疾病理解为躯体不适,把症状看成是实在的东西,认为这才是要求医生解决的问题,而情绪是虚的,不该求医生解决。
即使同时有抑郁情绪,在求治时,仍只是诉说躯体症状,把抑郁情绪放在一边,如明明是在心因下导致的情绪问题,求治时也只诉说“胸闷、憋气、睡不好”等躯体症状。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多种反复出现的、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均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支持其躯体不适,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常见的表现如下:
1、疼痛为常见症状。部位涉及广泛,可以是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并不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情绪好时可能无疼痛或减轻。
2、胃肠道症状为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多种症状。有的患者可对某些食物感到特别不适应。
3、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有尿频、排尿困难。
4、呼吸和循环系统常见的有气短、胸闷、心悸等。
5、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转换症状,有时也可出现遗忘或意识改变状态等分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