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拔牙风险的预防

2023-07-28 09:26阅读:

手机浏览

  术前

  1、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要注意以往妊娠史和妊娠特有疾病史。根据孕期及患者牙齿的症状,制定治疗方案。

  2、为了避免流产和早产,最好在妊娠的第4~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操作。

  3、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特别关注任何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疾病高血压可提示先兆子痫的可能。

  4、由于对拔牙的恐惧,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以致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影响胎儿的稳定。最好采用语言诱导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使患者精神放松。必要时也可使用笑气进行镇静,因为短时间使用笑气并不产生毒害或者致畸作用,但需保证氧气浓度≥50%的情况下使用笑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由于笑气可能影响细胞分裂,因此在囊胚着床至胚胎、胎儿迅速分化、生长的阶段妊娠2~12周、应避免使用。镇静剂卡马西平、水合氯醛、氯氮卓、地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苯巴比妥、镇痛药物吗啡、喷他佐辛、皮质类固醇、右丙氧芬、均会增加胎儿致畸风险,应避免使用。

  5、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情况,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等级分为A、B、C、D、X 5个级别。局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和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剂量,这一剂量不仅取决于局麻药物的用量,而且还取决于给药方式、是否使用血管收缩剂、代谢率和母体局麻药物的半衰期等。综合毒性和致敏性考虑,利多卡因是对胎儿安全性最高的局麻药物。麻醉方式应选择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含最小剂量、低浓度肾上腺素的麻药。麻醉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麻药没有入血。

  6、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当抗菌药物无法避免时,应选择对胎儿发育生长影响较小的药物FDA分类中的A类或者B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等。此外,用药的时间也应有所选择:受精后2周内受精卵尚未着床,故药物对其影响不大;妊娠2~12周胚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为药物的致畸期,此阶段应尽量避免用药,尤其是C、D、X级药物更不宜选择;妊娠12周以后直至分娩,胎儿各器官已形成,药物致畸作用明显减弱,为用药较合理时期,但仍应警惕药物对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术中

  1、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任何疼痛刺激。

  2、采用微创的拔牙方法,尽量缩短拔牙时间。

  3、全程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4、妊娠中晚期患者尽量采取左侧卧位,以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术后

  1、建议留院观察半小时,身体无明显不适症状方可由家属陪同回家。

  2、术区冰敷,减少疼痛和出血,从而避免由于疼痛引起患者血压增高或者早产、流产的发生。

  3、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消炎、止疼药物。

分享:

62

相关推荐

儿童拔牙风险的预防

  术前  1、儿童在就诊时应有家长的陪护,让家长了解儿童的病情及治疗计划,并取得家长的同意。2、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了解其有无先天性疾病或发育异常等。并根据...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03/01阅读(16022)

老年人群拔牙风险的预防

  术前  1、家属陪护可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并能通过家属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治疗计划。3...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05/13阅读(46336)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拔牙风险的预防 

  术前  1、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近1周患者有无出血及出血症状是否加重,并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计划。2、通常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11/12阅读(49817)

肝脏疾病患者拔牙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预防

  各类肝病导致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其拔牙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且风险的等级主要取决于肝功能障碍的程度。1、拔牙前、后可能使用的一些消炎、止疼药物是经过肝...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09/29阅读(3646)

儿童拔牙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通常14岁以下的小孩被认定为儿童期。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自主能力和配合能力较差,在就诊时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出现哭闹情绪影响治疗,由此可引发拔牙风险。...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08/27阅读(21025)

妊娠期患者拔牙的风险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妊娠是非常复杂、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期间,母体除了...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08/13阅读(3925)

老年人群拔牙可能存在的风险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这类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衰退,导致各重要器官的代偿和自身调节能力降低,影响其心理及生理承受能力。如...

张鹏邹平市中医院

2023/10/17阅读(21585)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