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3-01-17 02:04阅读:

手机浏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包括上唿吸道感染,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重,还有就是长期的重体力活动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结合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可以根据患者水肿程度选择用药剂量,轻度浮肿可以口服螺内酯、呋塞米,必要时可以静脉注射呋塞米。但一定要记住,利尿的同时一定要检测血钠、血钾的变化,如果尿量过大,一定要同时注意补钾。目前心衰的金三角治疗,需要长期服用的三种药物为螺内酯、普利类或者是沙坦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用药过程要实际评估患者的心率、血压是否可以耐受这些药物。如果慢性心衰症状较为明显,尤其伴有快速心房纤颤可以结合应用洋地黄类药物。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危重,需要结合高流量给氧,同时嘱患者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症状。同时静脉注射呋塞米,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如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以小剂量静推去乙酰毛花苷。观察患者情况,如仍有明显明显喘憋、唿吸困难,可以静推茶碱类药物,如症状危急必要时可静推吗啡,可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心力衰竭虽然不能被治愈,但是如果患者能够遵从医嘱服药,平日里多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彩超,心电图,胸片,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勤开窗通风,增强自身抵抗力,也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心衰进展。

分享:

10

相关推荐

心衰的治疗方法

"心衰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稳定期,急性发作期是以扩血管、利尿、强心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利尿治疗是改善症状最主要的方法,慢性稳定期的心衰根据左室收缩功能EF值,具体可以分为EF下降的心衰和EF中间值心衰,以及EF保留的心衰,EF值<40%称为EF下降型的心衰,这部分的心衰应该长期服用三大类的药物:第一、β受体阻滞剂;第二、RASS系统阻滞剂,如普利类或沙坦类的降压药物,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允许,或者当地医院有沙库巴曲缬沙坦即诺欣妥,这个药物优先选择;第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这三大类的药物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以明显改善左室的功能,可以减少心衰患者的再住院,也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EF正常的心衰,这部分的病人的治疗原则大部分还是要针对于原发病的治疗,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高血压要积极的控制血压,冠心病要积极的改善心肌缺血,对于EF下降的心衰,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还有非药物治疗的策略,如果EF<35%,同时又伴有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的波宽≥150ms,可以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也就是植入三腔起搏器,当然EF<35%的部分病人,也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可以预防性的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器,也就是ICD的治疗。另外,在部分心衰终末期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行心脏移植手术。"

语音时长02:29''

张妮北京医院

2023/12/17收听(7462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