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在临床中,有些人在内镜检查当中偶然被检查出患有胃息肉是很普遍的,从而会产生疑惑,胃息肉究竟会不会癌变,什么样的胃息肉容易癌变?有胃息肉该怎样处理合适?因此变得非常担心,寝食难安,以为得了不治之症。
如发现息肉,建议取病理组织活检以定性,指导下一步治疗。按病理分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是腺瘤性息肉,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癌变率较高可达10%—30%;增生性息肉,也叫再生性息肉或者炎症性息肉,排列相对紊乱,属于腺体增生延长,腺体之间空隙较大,有的中间夹杂有未成熟的细胞。增生性息肉绝大多数没有不典型增生,癌变率极低,只有0.4%。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的体积都不到1cm,长的都很小,增生性息肉多属于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人增生性息肉长大以后,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可能。腺瘤性息肉虽然容易癌变,但也可以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早确诊早治疗。当息肉直径大于2cm且广基无蒂;生长速度异常迅速;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时一定要十分警惕。虽然手术会带来很多风险和创伤,但是确定癌变倾向,还是要将这部分危险息肉切除。手术适应证为:
(1)大于2厘米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2)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3)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胃息肉总体预后较好。只要我们平时饮食注意,少食用垃圾食品,按时作息,保持心情舒畅,能很好地预防胃息肉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