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通常我们的食用白酒浓度一般在60度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更有着悠久的酒文化。食用酒既是一种保健饮料,又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常用作药引子。它可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缓解风湿痹痛。
少量饮用低度酒可能对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则对健康危害极大。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导致心功能衰竭,病变的出现和消退均与饮酒有关,当终止饮酒后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进一步恶化,而再次饮酒后心衰又复发,此情况若反复发生,将会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损害,以至终止饮酒后仍有进行性心功能恶化,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另外,酒精已被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归为人类致癌物,含酒精饮料导致各种癌症发生的程度取决于饮用的量。重度酗酒与10种癌症发病密切相关:口腔癌、食管癌、乳腺癌、喉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胆囊癌、胰腺癌、肺癌。轻度饮酒可能会导致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但是滴酒不沾的人心血管病发病率较高。
考虑到饮酒对消化、中枢神经、生殖等诸多系统的危害以及可能由饮酒带来的一系列交通、社会等问题,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不把适度饮酒推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之一。日常我们要平衡饮酒的量,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25 g,女性<15 g。特别应提醒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良、心房颤动、怀孕或青少年个体不得饮酒。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有害使用酒精在2025年比2010年相对减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