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着正相关,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有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吸烟者中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出6倍,心肌梗死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吸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统计学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其中尼古丁还可促使血小板聚集,进而可引起血栓形成。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黏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以及升高猝死的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既往一项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着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中医务人员的戒烟宣教对帮助吸烟者戒烟以及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戒烟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