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在我国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也是后果严重的疾病。
早期肝硬化,亦是指代偿期肝硬化,此期通常无症状,或有轻度肝功能异常或脾大,预后良好。肝硬化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早期经过病因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后很可能逆转,目前已证实营养疗法对于肝硬化病人特别是营养不良者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有作用。
因此饮食要兼顾以下方面:
1、充分的热量供应:根据患者体重、食欲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日给予2500kcal左右,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不良者摄入量可增加。
2、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每日宜给予100左右,至少1g/kg,以瘦肉、鱼肉、牛奶、豆浆、豆制品等均可。
3、适量的脂肪:应给予适量脂肪,每日不超过30-50g。过分限制脂肪可影响食欲,且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适量的糖类:糖可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促使肝细胞再生,增加肝细胞对毒素的抵抗力。但不宜摄取过多。过量的糖可促发内源性甘油三酯产生,引起肝内脂肪浸润,不利于肝修复。
5、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对肝脏有营养作用,促进酶类合成和发挥功能。可以通过进食蔬菜、水果补充,也可以口服维生素制剂。
6、其他:戒酒,有浮肿者需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