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有“石头”,究竟该不该切?

2023-05-12 11:09阅读:

手机浏览

  当胆囊长了石头,到底该“保”还是该“切”呢?

  “切”的好处

  第一、防止结石、息肉等疾病复发

  100多年来,有不少医生也曾试图不切胆囊,只是取出结石。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有大量的病人复发结石。

  对于胆囊结石为何会复发,德国一代名医Langenbuch 1882

年创立的“温床学说”备受推崇。他认为已经长了结石的胆囊本身就容易产生结石,单纯的取石术是无法彻底地治疗胆囊结石的,术后复发率>90%。因此,他提出了“切除胆囊不仅因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它能生长结石”的论断。

  当然,新时代的保胆取石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胆道镜等新技术应运而生,能够保证完全、彻底的取净胆囊结石 ,防止结石的残留

。然而,一次“打扫”干净不代表一劳永逸,相当于治标不治本,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复发。

  第二、减少炎症的刺激,预防癌变

  胆囊由于结石的刺激,常常伴有慢性炎症,两者互为因果

,使病灶逐渐进展,若不切除胆囊,如此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担,也容易使病情恶化,最终导致癌变。

  哪些人需要进行胆囊切除

  一般来说,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预防性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应及时手术:

  ①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

  ②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③伴有胆囊息肉>1cm;

  ④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⑤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原则上不手术。

  若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常常考虑手术治疗:口服造影剂时胆囊不显影;年龄大于 50 岁的女性患者、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囊萎缩;以往曾行胆囊造瘘术等。

  对于一些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尽管没有症状,胆囊也没有合并其他的病变,也不建议保胆取石 。这是因为,在60-70

岁以后,人的体质已大不如前,心肺功能等也差了不少 ,当胆囊炎发作的时候再急诊手术,手术风险就会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也不满意。

  “保胆”意义何在

  第一、避免高脂饮食后消化不良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胆汁浓缩近30

倍,储存于胆囊。当吃油腻的食物时,胆囊便将胆汁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当胆囊被切除以后,人体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和反流性胃炎。

  有部分患者切除胆囊后,进食高脂饮食时,身体已经不能按时释放高质足量的胆汁帮助消化,发生腹胀、腹泻(又称“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第二、减少胆管结石的发生率

  胆囊切除后,胆囊的石头没了,然而,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却增高了,这可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相比于未切除胆囊患者,切除胆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高了一倍。

  如此一来,胆囊切除虽然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却招来胆管结石的“灾害”。更不幸的是,这些胆管结石往往比胆囊结石闹得更“凶”一些。

  第三、保胆取石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时代的保胆取石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胆道镜等新技术应运而生,能更完全、彻底的取净胆囊结石,防止结石的残留 。

  取净结石后 ,产生炎症的刺激因素也随之消失 ,使胆囊炎症大大消退。虽然现阶段“保胆取石术”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治标不治本”,但术后饮食习惯的调理、避免结石产生的诱因等方法也可使之较长一段时间避免结石的复发。

  保胆取石只适合部分人群

  保胆取石并非无用武之地,在以下情况中,保胆取石是首选:

  ①胆囊结石无合并化脓性胆囊炎;

  ②症状轻微的单纯胆囊结石;

  ③胆囊多发结石,但 B 超检测显示胆囊壁厚度<6 mm;

  ④无右上腹部较大手术史,胆囊位置无异常;

  ⑤非萎缩性胆囊结石;

  ⑥儿童及青少年胆囊结石。

  看了这些,您还在烦恼于该不该“保”胆的问题吗?胆囊切或不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临床决策往往讲究“个体差异”,重要的是在医患沟通中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既可治“身”病,又可治“心”病。

分享:

26

相关推荐

LEEP锥切到底该不该做?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以前常认知的发病人群为50岁以上女性,而近年来其发病趋势呈年轻化、低龄化。在众多癌症中,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明确致病因的癌症,即高危型...

徐学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01/17阅读(1312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