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有情绪性进食,时不时有大吃大喝的欲望。之前情绪失控胖了10斤,现在日常饮食控制很好,体重逐渐下降。但是每隔几天,就会大吃大喝,吃大量的垃圾饮食和饮料,比如每次吃下一个个汉堡,半斤饺子,两瓶啤酒。每次都尝试控制,但最终失败,好像成瘾的状态,求问怎么逐步调整状态?
注意提问的关键词“欲望”,说明这种“大吃大喝”的行为,是情绪性进食,也就是说,从生理需要层面,你并不需要吃这么多,但却从心理、情绪层面,你需要用 “大吃大喝”去缓解压力。
常见情绪性进食的表现:
1、吃东西使你进入了一种恍惚或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的状态;
2、咀嚼或大口嚼东西使你感觉很好;
3、你并不饿,却不能停止进食,而且你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
4、吃的渴望源自任何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5、当你吃东西时,你会有强烈的安慰感;
6、在一个压力事件之后或当你很焦虑时吃东西很快;
7、为了避免无聊而吃东西;
8、尽管在生理上营养充足,但大多数时间里,情绪却很空虚,缺乏成就感;
9、总是寻找一种特定的食物(如甜食),因为它会改变你的心情;
10、周期性的准备或购买食物,以便你在“需要”它们时,你就可以即刻享用;
11、在重要事件和压力事件(如家庭聚会和商业会议)发生之后,倾向于大吃特吃;
12、当你为了安慰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饥饿而吃东西后,接着又导致愧疚感;
……
从本质上来看,情绪性进食是一种心理问题,就是说,现实中各种事情带来的太多的心理压力或空虚感,需要通过适当的排解渠道或者填充物,不巧的是,有些人把“吃”选作减压渠道,把“食物”当成心理空虚的填充物,所以就经常“大吃大喝”甚至“暴饮暴食”,然后就胖了。
当然这也不是最糟糕的,还有人选作去吸烟、喝酒甚至采取某些不可描述的行为。
怎么破?
给你三个方法,逐渐摆脱情绪性进食。
1、正念饮食
正念就是“有意识”,主动关注自己对某事物的直接感觉,入门级更多的是身体感觉,比如先从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开始,再逐渐升级到日常习惯性动作,比如刷牙、洗脸、喝水、吃饭……
关注每个细节,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XXX”,比如我为什么要喝水,我为什么要吃饭……
这就逐渐涉及到正念饮食了,可以继续细化自我发问:我为什么要吃这种食物?(饿了?新奇?好吃?怀旧?)我为什么要吃这么多(没吃饱?买多了?怕浪费?吃撑了爽?)问完这些,就有神奇效果。
曾经有个科学研究,让尝试戒烟的人,每次吸烟前都自问“此刻为什么要抽烟”,最后这群人,比那些靠单纯“吸烟有害健康”警示的戒烟者,成功率更高。由此可见,烟瘾都能戒掉,情绪性进食就更好办了。
团长有一项独到的技能:对任何事物,都能自发连问自己至少3个不同深度的“为什么”,然后答案就浮现出来了,可能是有“思考强迫症”,也可能有点儿“格物致知”的感觉吧。
梁文道先生的《味道之味觉现象》书中“吃橘子”一段这样写道:
前几年,誉满天下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访港。在他主持的禅修营里,他教大家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吃饭,吃的时候不要交谈,全神贯注于眼前的菜肴,这就是所谓的“正念饮食”了。
一行禅师曾用“橘子禅”说明正念饮食的方法:不要像平时那样一边剥橘子一边吃,而要专心地剥开橘子的皮,感受它刹那间射出的汁液,闻它散发于空气中的清香。然后取出一瓣橘肉,放进口中缓慢地嚼,全神贯注地体验门牙咬断它,臼齿磨碎它,舌头搅动它等每一个动作,直到它几近液化,通过食道吞咽下去为止……
精彩!一个橘子只有这样吃,才会全心身体验橘子的曼妙清香,这也是对自然赐予的橘子的极大尊重。吃的是橘子,修行的是自身,怪不得叫“橘子禅”了。
2、减少诱惑
既然已经掉进情绪性进食的沼泽,那首先要逐步摆脱这种沉迷。这也是团长一直说的减肥技巧之一,就是利用各种预先设定的“小困难”“小阻力”,让自己在情绪性进食发作时,增加“吃”的难度,延缓“不良进食行为”的进程。
这就好比,假如你知道自己会梦游,还知道梦游可能会有危险,可能伤到自己或吓到别人,那么怎么办?不睡觉吗?明显不是。
合适的办法,是要么把自己固定的床上(尽量别太不舒服),要么把自己限制在卧室里(卧室门从外反锁),要么减少卧室内危险品(尖锐物品、桌角、坠物等),如此哪怕真的梦游了,那结果也不会很糟糕。
同理,针对情绪性进食,我们先规划时间,让每天充实起来,减少去超市或食品店的机会;哪怕去了买食物,也尽量不去高热量、成瘾性食品区逛;哪怕买了“垃圾食品”,也尽量选择小规格或者有小包装的,少选择性价比很高的“家庭装”规格;买回家尽量藏起来(冰箱深处、厨子里、高到够不着的地方),而不是放在茶几上、电脑桌上、床头柜上……
就说你提到的垃圾食品代表——汉堡、饺子、啤酒,通通都有小规格,吃可以,试试每次都剩下一口扔掉,当然如果有“浪费粮食”的内疚,感觉得对不起农民伯伯和“光盘”精神,那以后索性不吃或少吃这些,心里倒是足够平衡了。
3、增加替代
有句话叫“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全世界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在情绪性进食者的眼力,“吃”就是这把锤子,“心理压力和空虚”就是钉子。
团长经常讲,不是你习惯不好,而是你选项太少。有时候各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让你感觉“太难吃”“太累了”“坚持不了”,那么此时这些好的内容,反而成了新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团长反复强调的,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追求快速减肥,那样反而南辕北辙。
而且,对于情绪性进食,如果单纯采用“堵截”而不是“导流”,会让你陷入新的空虚:本来不管好坏,就只有一个选项“吃”,这一堵截连一项都没了,这又是帮了倒忙。不如增加几个新选项,与“吃”并列,等你翻牌,让自己去权衡,择优而从,团长有信心,人总会选择更好的。
说到这里,增加替代的正确方法是,无论什么新奇的事儿,都去尝试一下,一切吃喝玩乐,只要能满足好奇心、发挥你的创造力、获得成就感,就通通来者不拒,不必非得是阳春白雪,只要是那些不可描述的行为底线以上,爱玩啥就玩啥,啥有趣做啥,比如玩王者农药、追剧、看小说、看喜剧综艺、打牌、八卦吹牛等等,无所谓是否有营养,能将你注意力从“吃”上转移开来,就是好途径。
总结,情绪性进食的3个解决办法:
1、正念饮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减少诱惑。增加一些小阻力、小难度。
3、增加替代。用未知却更好的渠道替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