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2023-11-14 17:39阅读:

手机浏览

  妇女产褥期间汗出不止称“产后自汗”,睡后汗出,醒来即止,称“产后盗汗”。产后自汗及盗汗均为产后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均称之为产后“二危”症之一。一般产妇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明显,于数日后自行缓解,不作病论。

  如果分娩一周后,无过劳、衣被过厚或发热等原因仍汗出不止,或稍一活动则汗出较多者,则为病理性自汗。

  中医理论认为,孕妇产后自汗多属气虚,常伴有疲乏无力、气知懒言,面色不华、脉弱无力等表现。治疗当益气补血_,固表止汗,可用黄芪、浮小麦各30克,白芍、当归各20克,白术15克,防风、炙甘草各10克,大枣(噼开)10枚。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4-6剂即可治愈。

  产后盗汗,是指产妇睡后即见汗出,醒后汗止的一种病理现象。常伴有五心烦热、口咽干燥、骨蒸潮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症状。盗汗的产生是由阴虚内热所致。治当益气养阴,生津敛汗,可用麦冬、沙参、玉竹、熟地各15克,党参、白芍、煅牡蛎各20克,龟板、鳖甲各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一般连用3 -5剂可愈。

  耳穴压丸法

  用磁疗贴贴敷于患者耳朵的相应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4-5次/天,每天更换磁疗贴,双耳交替贴敷。气虚者取肾上腺、肺、内分泌等穴位,阴虚者选用神门、三焦、交感等穴位。

  脐部贴敷法

  将研成粉末状的适当药物调入适量蜂蜜及鸡蛋清和制成饼状,放于患者脐部,再用医用胶布固定,维持4-6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续贴敷10-14天。气虚者选黄芪、五倍子、防风、白术等中药研制,阴虚者选用煅牡蛎,煅龙骨、白矾等中药研制。

  灸法

  艾条温灸5分钟,每天1次,连续10-14天。气虚者取大椎/关元穴,用补法;阴虚者取阴,IS穴。

  推拿法

  取其大椎、神门、关元、后溪穴位,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连续10-14天。

  药膳疗法

  气虚产妇食疗调疗法:

  (1)黄芪羊肉汤: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2)党参五味炖猪心:党参12克、黄芪12克、五味子9克、猪心1个。原料放ur、入碗用加水适量,隔水炖1小时,吃肉饮汤,每隔1天吃1次。

  (3)糯稻根泥鳅汤:泥鳅90克,糯稻须根30克。泥鳅宰杀洗净,用食用油煎至金黄色。先将清水两碗与糯稻根共煮,待水煮至1碗汤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隔日吃一次,7次为1疗程。

  阴虚产妇食疗调疗法:

  (1)猪肚粥:猪肚1个,黄芪15克,人参3克,粳米50-100克,莲实30克,小麦、葱适量。将猪肚用食盐搓洗干净,与小麦同煮至半熟,取出猪肚切细。诸药切碎,装入纱布袋。扎口,与猪肚加水同煮至熟烂,去药袋及猪肚,再下米煮粥,快熟时放入葱,调味随意,喝粥吃猪肚。

  (2)银耳红枣汤: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爆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济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

  产后出汗虽是产后常见症状,但若汗出过多或止日久不愈者,须防气随津脱,变生他疾,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诊断治疗。产后汗证不可同病同治,须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分型给予相应治疗。可取单种治疗方法或在疗效甚微的情况下,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以补虚敛汗,再配合药膳,必定预后良好。

分享:

31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