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今天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待宝贝发热这件事!
什么是发热?
儿科一般指腋温超过37.3摄氏度(干扰因素-周围环境过热、衣着过多、剧烈活动等);肛温比腋温高0.5摄氏度左右。
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症状。
发热是由于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而引起。大多数疾病发热是由激活物作用于身体,产生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改变作用于 — 肌肉(寒战产热增加)、汗腺(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血管协同作用(周围末梢血管收缩-手脚冰凉减少散热)从而使产热增高,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先用专业的学术话语解释了一下,希望大家可以看明白为什么宝贝发热会打寒战、手脚冰凉、捂也捂不出汗反而会使体温飙升了。
那么问题来了,人体是个聪明的精密仪器,我们身体为什么傻到会让自己发热呢?
其实,“发热”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1、身体将体温升至高于病原体适宜生长的温度,降低其生长繁殖速度;
2、体温升高会使病原体产生的酶或毒素失活;
3、发热本身可调动机体自身免疫能力对抗感染;
给机体报警:告知我得病啦,要好好休息啦,以利疾病恢复!
导致宝贝发热的原因有哪些呢?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归结为两大方面:
1、假性发热:(小婴儿-环境过热,穿得过多等;学龄儿童-不想上学温度计放温热水里造成假象);
2、宝贝真性发热常见原因:
(1)感染(唿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疾病,如: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暑、川崎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等)、血液系统恶性病(白血病等)等。
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一般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42摄氏度以下的发热本身是不会烧坏身体的。
部分宝贝会有热性惊厥发生,如果明确为热性惊厥,也不会影响宝贝智力发育的。
有人说,邻居家某某就是发热烧坏脑子的,烧傻了!
那个所谓被烧傻的,实际是感染控制不满意局部感染发展到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形成脑炎或中毒性脑病,部分会留有后遗症。而脑炎有相应的症状,长时间高热不退,大多伴嗜睡、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抽搐等其他伴随症状。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毕竟是极少数。
宝贝发热家长应该观察什么呢?
1、何时出现发热?
2、第几天发热?(按24小时算1天)
3、每天体温最高多少度(高峰)?
4、高峰间隔多长时间?一天几次高峰?
5、口服退热药是否能降至正常?
6、体温降至正常后精神情况、尿量情况?
7、是否伴有唿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有无皮疹、眼红、眼睑肿、颈部肿块等伴随症状?
发热了该怎么办?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退热药?)
孩子发热了腋温大于38.5摄氏度(国内目前),美国发热指南则建议大于39摄氏度,伴有身体不适,首选应用退热药。目前国内有惊厥史的宝贝,仍建议38℃以上应用退热药。
宝宝常用的退热药有两大类: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林)。这是儿童国际发热指南中推荐于应用儿童退热的相对安全的药物。
除了口服制剂,还有这两种药物成分的塞肛栓剂。(栓剂一般应用于无法口服药物的状况):如宝贝拒绝口服药物;口服药后会呕吐的;宝贝睡觉期间发现高热;宝贝发生抽搐时等。
曾有微信中谎称在澳洲医生禁用这两种退热药给儿童,大家不要听信谣言!目前这两种药是世界公认儿童退热相对安全的药物,其实很多家长从国外带回的退热药也是这两种成分。
那么,什么退热药相对有风险?
阿司匹林在儿童感染时应用应谨慎,特别是在病毒感染时,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静脉和肌注退热药在儿童应用也存在相应风险,不推荐应用!!
尼美舒利因为其副作用较大目前已经被禁止在儿童用于退热,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呦!!!
退热药在使用时,也有讲究。首先,不能过于急躁,在短时间内给宝宝连续服用退热药,按照体重服用适宜用量。(四个月以下宝贝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两次退热药间要至少间隔4小时,两种成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药不是必须交替服用,哪种退热效果好吃哪一种。但当一种24小时内超过4次时可以换成另一种。或当上一次退热效果不好时可以换另一种试试,每个宝贝有可能对退热药反应不同,一般来讲布洛芬(美林)的效果要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