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白鹿原》的作者、着名作家陈忠实因患舌癌离世,享年73岁。人们在悼念陈老的同时,也很关心夺去他生命的舌癌。舌癌属于口腔癌的一种,如何早期发现口腔癌?怎样才能预防它?
口腔里会有癌?
口腔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不沾烟酒也会得口腔癌吗?
口腔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吸烟、嗜酒、咀嚼槟榔是诱发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但口腔癌的确切发病因素不清楚。此外,口腔卫生差、局部的慢性刺激(例如尖锐的牙根、牙尖、牙齿边缘、不合适的假牙等)、病毒感染等,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建议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嗜酒、不嚼槟榔,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去除局部慢性刺激。因为口腔癌病因不明,有很多年轻的、无相应嗜好的、口腔卫生做得很好的人,也会患口腔癌。所以,既要重视预防,也不能忽略早诊、早治。
大多数口腔癌位于口腔表浅的位置,患者有感知,能看见,可摸到。如能及时治疗,不仅治愈率非常高(早期患者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而且治疗的并发症少、后遗症微小、费用低廉。
口腔癌是不是不容易发现?
口腔癌有五大常见临床表现
1、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位置固定,去除创伤等因素,观察两周未愈。
2、逐渐扩大的增生:典型者为菜花状,还可以有赘肉、鼓包、硬结、隆起、肿物。口腔癌若有颈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肿物。
3、黏膜颜色的改变:白色、红色、黑色或蓝色的口腔黏膜斑块或肿块,常无症状。
4、程度不等的疼痛:一般比牙痛症状轻,可定位、可忍受,呈持续性,进食和言语时,疼痛可能加剧,冷热温度变化不加重。
5、单个牙齿的松动:经口腔医师检查后,排除了牙周病、咬合创伤等因素所致的单个牙齿松动,会有口腔癌的可能。
除此之外,还有张口受限(排除智齿引发的炎症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口腔出血(排除了牙龈炎、牙周病所致)、唇舌运动障碍(例如伸舌困难、歪斜,说话或吞咽困难),长期佩戴的义齿,出现义齿不合适等,均有可能是口腔癌所致。
口腔溃疡多年会不会是癌?
要熟悉癌前状态,警惕癌变
有部分口腔癌是从口腔黏膜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常见的包括黏膜白斑、红斑、黏膜下纤维化、疣状增生、扁平苔藓等。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口腔黏膜溃疡与口腔黏膜颜色改变。这些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发展成癌。状较轻,存在时间长,患者也已经适应;到医院就诊,医生们也告知以“不会是癌”。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不知不觉地向口腔癌转变。到患者求治时,很多也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因此,单发的、局限性的癌前病变,建议手术切除,以绝后患。多发和/或大面积的癌前病变,要配合专科医师,严密监视。有患者很细心,每个月请家人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动态对比着跟踪,敏感地发现了早期癌变,争取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得了口腔癌可以不手术吗?
有些犹豫是致命的
发生在口腔、面部、颈部的任何改变,或者监视中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发生变化,要及时咨询口腔医师。一般情况下,口腔医师能够甄别常见的口腔疾病与口腔癌。如果是口腔癌,患者需要到口腔颌面外科或头颈外科医师处治疗。专业医师将评估病变,如果依然怀疑口腔癌,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犹豫不决。
口腔癌患者就诊过程中,常会有两种犹豫。一是犹豫诊断。口腔癌的诊断,必须依靠活检。由于早期口腔癌症状轻微,虽已有人提醒,或者医生告知,有可能是癌,但为数不少的患者怀疑医生的判断,又听说要手术才能明确诊断,就持观望的态度。二是犹豫治疗。在病理确诊之后,仍有不少患者惧怕手术,指望保守治疗的方法。两次犹豫之后,癌灶已大,感受到了疼痛,看到了来自疾病的威胁,才下定决心要接受治疗。两次犹豫,再加上寻医、等床位,有的已成致命的耽搁,由早期变为中晚期。
口腔癌治疗后还能吃饭说话吗?
早治疗影响小,晚治疗亡羊补牢
口腔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追加术后放疗或化疗。口腔癌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以手术为例,口腔癌手术主要是原发灶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缺损修复重建。早期只要直接切除原发灶,根本不影响进食和说话。
错过了早期治疗,也不必灰心。手术治疗通常要加上颈淋巴清扫术,手术切除下来的颈部淋巴组织,经病理分析证实被癌细胞侵犯时,需追加放疗。此外,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的安全范围评估、癌灶厚度等也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的因素。
如果已经犹豫、耽搁了很长时间,此时,要痛下决心,寻求是否还有最后的机会。最近数十年,修复重建技术取得了可喜进展。我院颌面外科的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达98%以上;即使是患病期很长的、癌灶很大的口腔癌手术后,依然有希望恢复比较满意的外观,保存比较良好的进食、吞咽、咀嚼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