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假性近视,是指由于(调节眼睛屈光状态的)睫状肌持续紧张,致使眼睛看远时调节不能松弛或松弛迟缓的屈光状态。其表现为: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经过物理或药物方法放松调节后,远视力可恢复正常,散瞳验光后表现为正常眼或轻度远视眼。
假性近视与近视眼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在正视或远视基础上调节不能有效放松而形成的暂时性近视现象,其实质属于调节痉挛,是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不是真正的近视;而真性近视是在完全去除调节参与的情况下仍然有近视度数(目标通过眼睛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即通常所说的眼底之前,在眼底呈现一模煳图像),是由眼轴变长导致的,其实质是眼球结构已发生不可以逆转的器质性变化(通过上图的对比可明显的看出近视眼轴变长)。
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在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存在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的演变过程。并认为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期从事视近作业引起的调节负担持续增加,进而发生调节肌肉的过度紧张(或痉挛)。因此有人称之为调节性近视。在这一时期如果进行合理处理,放松调节,假性近视的变化是可以逆转的。否则,将向器质性(真性)近视发展的趋向。
总结:假性近视是一种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假“近视”,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物理或药物使其恢复正常。而真性近视是结构性的、器质性的,是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包括两种: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就是由于眼轴变长而近视,屈光性近视绝大多数是角膜曲率过高过陡形成的,不管是眼轴变长还是角膜曲率过高都不可改变的,真性近视不可治疗的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