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和行为重复刻板。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依靠康复训练来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提高自闭症患儿预后的关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自闭症可以分为初筛、复筛和诊断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具体如下:
1、初筛: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通过应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等方法,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初筛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进行;
2、复筛:初筛异常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复筛。复筛是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病史询问、孤独症筛查量表等开展复筛。复筛工具包括修订版孤独症筛查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以及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等发育量表;
3、诊断:复筛异常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至市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诊断。诊断是指市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通过临床观察、专业评估工具等进行诊断。诊断工具包括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等。诊断结果应按《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进行分类,并填写《0~6岁儿童孤独症诊断记录表》。
因此自闭症最早可以在3个月龄时进行初筛,18个月龄时进行复筛,24个月龄时进行诊断。这些年龄只是参考值,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闭症患儿都能在这些年龄段被确诊。有些患儿可能因为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或者因为家长或医生的忽视或误判,而延误了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家长和医生都应该提高对自闭症的认知和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