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出血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3-10-11 16:22阅读:

手机浏览

黄疸出血型钩体病又称外耳病,临床表现主有肝损害、出血和肾脏损害。

1、肝损害: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黄疸于病程第10天左右达到高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轻症者预后较好;重型者黄疸达正常值10倍以上,可出现肝性脑病,多有明显出血和肾衰竭,预后较差;

2、出血:常见为鼻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严重者有消化道大出血,从而引致休克或死亡。少数患者在黄疸高峰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而死亡;

3、肾脏损害:轻者仅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少量白细胞和管型。重者出现肾衰竭,表现为少尿、大量蛋白尿和肉眼血尿、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与尿毒症。肾衰竭是黄疸出血型的主要原因。参考资料:[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分享:

49

相关推荐

新生儿出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和其它器官的黄染。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的时候,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死亡,所以要早期的发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它的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足月的新生儿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的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出现在生后3-5天,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的可延迟到3-4周消退,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值小于5mg\/dL。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晚,而且肉眼可以见到的面部出现黄疸。如果孩子比较严重,躯干、四肢可以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足月儿大于13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或者是每日上升的值大于5mg\/dL。另外,黄疸的持续时间是足月儿大于两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诊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且程度比较重,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及早的治疗,避免核黄疸的发生。"

语音时长02:20''

周小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01收听(2411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