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肝胆疾病,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两个大类,具体如下:
一、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就是肉,最常见的是两种,一个是胆囊腺肌症,另外一种称之为腺瘤样息肉。
1、胆囊腺肌症:胆囊黏膜上有一些腺体可以分泌黏液,如果腺体增生,胆囊壁增厚,则为胆囊腺肌症;
2、腺瘤样息肉:实际上最容易癌变,也是因为胆囊的黏膜成分发生明显增生,时间长了以后就可能出现癌变。
二、假性息肉:也称为良性息肉,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1、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做完手术以后会发现实际上是一些非常小的胆固醇性结石或结晶,可以附在胆囊壁上面。因为在早期做B超的时候,B超医生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到底是结石还是息肉。B超医生判断的原理是超声波穿透不同的物体以后,由于物体的密度不同,反射的波也不一样。一般认为肉比较疏松,超声会大部分通过病变组织,而结石质地比较密,声波通不过,回声就会比较强。但是在结石形成的早期,如胆固醇形成早期也比较疏松,并没有像石头那么硬,回声略强于息肉,但是又达不到真正胆囊结石的强回声,只好归为胆固醇性息肉;
2、炎性息肉:比较少见,是因为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局部增生,称之为炎症相关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