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手机浏览
胆囊息肉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真性息肉,另一类是胆固醇性息肉,上述两类的原因可能略有区别。胆囊息肉的真性息肉的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有慢性炎症刺激,或者某些原因导致胆囊壁成分,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而导致。
而胆固醇性息肉实际上是胆结石形成的早期表现,可能与饮食不均衡有关,如高胆固醇饮食高脂饮食,或者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进食较多,或者饮食不规律相关。
所以整体而言,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医学上并无较清晰和较清楚的解释。但是从生活习惯上患者应该多注意,因为从临床上观察,生活习惯较差的患者得胆囊息肉的机会明显增高。
分享:
胆上长息肉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主要如下:一、原因:胆上长息肉多见于胆...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05/08播放(37403)
胆上长息肉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主要如下:
一、原因:
胆上长息肉多见于胆...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3/05/08播放(37403)
胆囊息肉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系,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以及上消化道、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胆囊息肉的大部分患者没有不适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在健康体检或者人群普查时,经腹部超声才偶然发现,有症状的患者最常见症状是上腹部的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的颈部,可以影响胆囊的排空,常在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者绞痛,特别是在进食油腻的饮食以后,容易产生腹痛。
张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4/15收听(48710)
胆息肉是什么原因?胆息肉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类似,胆结石是因为长期不吃早点导致的,这是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它一直存储在胆囊中,早晨吃油脂性的东西,比如鸡蛋,胆囊中的胆汁得到刺激就会分泌到十二指肠中,然后伴随着食物进行分解,这样胆汁就代谢了。如果早上经常不吃早点,胆汁代谢不出就会停在胆囊中形成胆结石,在胆汁的刺激下如果没有形成胆结石,也可以形成胆息肉,总之与不吃早点密切相关。
李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12/06收听(61704)
"胆息肉的病症起因,可以分为胆固醇类息肉、结石类息肉以及炎症性息肉三大类型。胆道是人体胆固醇、脂肪等物质的重要消化场所。人体长期过量摄入胆固醇、脂肪等物质,会导致在胆道形成淤积性结晶,引起胆固醇性胆息肉的形成。胆固醇性胆息肉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胆息肉类型,结石性胆息肉是在胆结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胆息肉病症。结石在胆道形成后,胆道表层黏膜组织会与结石发生粘连性融合。久而久之造成胆息肉病症的出现。炎症性胆息肉大多与慢性胆道炎症疾病相关,胆道组织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增生现象,最终演变为胆息肉等胆道占位性病变。"
谷阔│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2/03收听(95994)
"胆息肉可以认为胆道内壁黏膜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息肉有四类:第一、胆固醇性息肉,不是真正的肿瘤,是胆汁里面的有形成分,胆固醇析出胆汁,在胆囊壁上形成结晶,是胆囊结石的基础。第二、炎性息肉,往往合并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单发、多发都可以出现。第三、腺瘤性息肉,呈乳头状,是真性肿瘤,有潜在恶变的特点,容易发展为乳头状癌,可以合并出血、坏死,有的时候还可以脱落在胆囊腔以内。第四、胆囊腺肌症或者腺肌瘤,是胆囊的增生性改变,是胆囊黏膜上皮过度增厚陷入肌层造成局部狭窄,有时候可以阻塞胆囊颈,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王晓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11/09收听(67266)
"胆囊上长息肉,有一部分人没有临床症状,而是在健康体检的时候发现的。但是,大多数病人都有右上腹隐痛或者疼痛的表现,尤其是在暴饮暴食以后,或者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品,以及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之后,都会表现为右上腹痛加重。胆囊息肉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复刺激所导致的。病人在出现右上腹疼痛的同时,还会伴有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的表现,查体在右上腹有压痛点,因为通常没有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所以,不具有肌紧张或者反跳痛的表现。但是,胆囊息肉如果反复发作,也会影响到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也需要手术切除。"
黄坤│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
2023/12/05收听(71174)
"胆囊上面长息肉,属于非常多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生原因是和慢性胆囊炎反复刺激有关。病人应该有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在进食油腻食物之后,会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平时应该注意一般治疗,合理饮食,远离刺激性、高脂肪食品,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及适当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平时有反复的炎症发作,可以口服消炎的药物。对于胆囊息肉,孤立的短期内逐渐增大,有恶变的倾向,所以应该早期手术切除。多发的胆囊息肉,反复的胆囊炎出现,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也可以手术治疗。"
2023/08/12收听(13670)
"对于患者所说的胆上长息肉,多考虑胆囊息肉的可能性。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来说,平常应少吃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如鸡蛋的蛋黄以及动物的内脏,还有动物类的脂肪以及海鲜类的鱿鱼,由于因为这些食物当中,含有的胆固醇含量都较高。如果患者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引起患者罹患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进一步增大,或者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机率大大增加。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平时患者可以考虑口服优思弗进行积极的治疗,即进口的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3-6月左右,看药物治疗的效果如何。如果患者是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在服用药物之后,有可能进一步减小或者消失。如果患者复查上腹部彩超,提示胆囊息肉大于1cm,就要积极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且手术之后,将胆囊以及息肉送病理科行染色切片检查,看患者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及胆囊有无其他病变的可能性。"
邢文军│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2023/09/08收听(68976)
"胆囊息肉属于常见的发生于胆囊壁的一种良性疾病,发生原因和胆囊炎症反复的慢性刺激相关,也会合并有胆道结石的存在。如果确诊胆囊息肉,应该定期的随访和观察,平时也要注意饮食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多进食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品。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腹部超声,如果胆囊息肉短期之内逐渐增大或者基底部增宽,尤其是对于肥胖体质的病人,年龄大于50岁,应该及时的选择胆囊切除手术。另外,多发的胆囊息肉,也会导致胆囊炎症加重,也是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可以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或者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术后也要注意预防感染,早期离床活动,预防术后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肠道功能恢复之后,要注意少食多餐,流质饮食为主。"
2023/10/19收听(89888)
"如果患者胆囊内有息肉,需要根据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性质进行下一步治疗。胆囊息肉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对于息肉,患者要查上腹部的彩超,看胆囊内息肉直径大小的变化。如果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cm,一般可以继续观察,不予处理。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或者胆囊炎反复发作,以及胆绞痛发生的情况比较频繁,都要积极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应常规将胆囊以及息肉送病理科,行染色切片检查,看一下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及胆囊息肉有无其他病变的可能性。平常应少吃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如鸡蛋的蛋黄以及动物的内脏。如果进食胆固醇食物的量较多,而且体内胆固醇含量较多,那么进一步发生胆囊息肉的可能性增大,以及发生息肉增多的情况。"
2023/02/17收听(89942)
"胆囊内长息肉,如果是单发的息肉,需要密切的随访观察。因为息肉如果大于1cm或者基底部增宽,短期之内逐渐增大,是有恶性变的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早期选择手术治疗,将胆囊切除。对于多发的息肉,可以定期观察,也会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状。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应该改善饮食结构,平时远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胆固醇食品。因为进食这些食品之后,会诱发局部胆囊炎症状,影响到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反复发作的多发息肉而继发的胆囊炎,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也是选择手术将胆囊切除。"
2023/01/24收听(66250)
"胆囊息肉是胆囊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较小的息肉可以不予处理,一旦出现以下高危因素,应着重注意。一、胆囊息肉合并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者。二、单发的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三、患者年龄大于50岁。四、无蒂或基底部较宽,考虑为腺瘤样息肉。五、连续B超检查胆囊息肉逐渐增大者。六、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一旦出现上述高危因素,患者应特别注意,尽早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一般术后的效果较为良好。"
梁昌富│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23/01/24收听(24746)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的胆囊上长了息肉,一般要依据患者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是否引起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决定其具体的治疗方案。一般,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小于1cm,又没有引起出现临床症状,比如没有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不适,这时候可以暂时不用手术治疗。但是,患者必须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建议三个月进行B超检查一次,可以明确胆囊内息肉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大于1cm,又引起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一般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恢复特别有利。"
焦占江│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12/06收听(13270)
"胆囊息肉的病人,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调理,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吸烟和饮酒,远离高胆固醇的食物,像油炸的食品、烧烤的食品最好不要吃,因为这些食物不利于消化,也容易导致胆囊炎的发作。适当的进行体育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和胆汁向肠道的排空。平时也要注意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的检查,不能劳累,不要熬夜。如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状,应该及时的口服消炎和利胆的药物,可以选择消炎利胆片。如果有炎症发作,需要联合抗炎的药物。必要时还需要选择手术将胆囊切除,尤其是胆囊息肉短期之内增大或者基底部增宽,应该及时的将胆囊切除。"
2023/05/31收听(83240)
"胆上长息肉并不是严重的疾病,胆上长息肉很多,需要知道胆囊内息肉一般分炎症或腺瘤性息肉引起。炎性息肉一般多考虑胆固醇结晶,早期胆囊结石,这种息肉对身体影响不大,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需要手术治疗,在早期各种息肉在影像学上不易区分。所以每种息肉都要定期复查,如果息肉在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直径超过10mm,以及宽蒂的息肉,不排除腺瘤性息肉可能,一定要手术治疗。即使发现早期息肉癌变,也为原位癌,进行单纯的的胆囊切除后,对寿命影响不是很大。胆息肉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要正确对待,也不要马虎。"
何宗全│铜陵市人民医院
2023/09/14收听(61126)
"胆囊上长得息肉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发生原因最常见的有慢性的胆囊炎,反复的刺激所导致。胆囊息肉也可能出现右上腹的疼痛,平时应该定期的随访和观察。对于单发的胆囊息肉,如果病变大于1cm,或者短期之内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不除外有恶性变的可能,应该及时的选择手术治疗,将胆囊切除。另外,对于多发的胆囊息肉的患者,也会诱发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患者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可以首先选择保守的办法,包括口服消炎利胆的药物,注意饮食结构,严重的情况下,反复发作没有好转,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2023/07/07收听(69514)
"胆囊上面形成的息肉,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有慢性胆囊炎的病史。因为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影响到胆囊壁细胞浓缩胆汁的功能,会导致胆囊壁增厚,时间长了会导致局部隆起增生,所以就出现息肉。病人也会表现为反复的右上腹疼痛,并且炎症刺激也会导致息肉不断增生以及增长,两者互相影响。另外也有些特异性体质的病人,有可能是胆囊壁细胞代谢异常而出现增生,表现为息肉或者胆囊壁腺瘤等等。对于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如果反复发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择手术将胆囊切除。因为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单发的胆囊息肉患者,容易出现恶变,所以早期切除非常可取。"
2023/01/10收听(15878)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但是胆囊息肉早期并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一般都是发现右上腹疼痛,都是胆囊炎引起的。当在检查胆囊炎的时候,会有无形无意中发现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由于胆囊炎长期刺激而引起的。胆囊息肉是增生性的疾病,所有的息肉都是有癌变可能性的。所以一旦发现胆囊息肉积极的治疗办法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胆囊,并把息肉一块切除。如果息肉比较小的情况下,患者体质比较差,不是非常适宜手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可以继续观察。半年到一年进行彩超或者CT的复查。如果息肉出现突然增大,或者出现右上腹部有症状,疼痛的症状,还是以早期手术为妙。"
黄林峰│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3/07/20收听(24480)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的胆囊上长息肉,要依据胆囊息肉的大小、临床症状、患者的年龄,来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年龄小于50岁,而且又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并且患者胆囊息肉小于1cm,那么可以不行手术治疗,患者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便可,一般建议患者每隔3个月做1次B超检查,这样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的胆囊息肉是否出现了增大。另外,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大于1cm,而且患者年龄大于50岁,并且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的胀痛,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右侧肩背部的胀痛,那么这时候,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目前,在临床上,宜普遍选择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23/09/13收听(76934)
多数患者早期 张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9/01播放(25817)
张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9/01播放(25817)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