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镰下疝怎么治

2023-08-10 10:0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大脑镰下疝属于脑疝的一种,常见脑疝有三种,分别为大脑镰下疝、小脑幕内孔疝,以及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发生后,应积极寻找大脑镰下疝发生的原因,大脑镰下疝又分为慢性大脑镰下疝、急性大脑镰下疝,由于患者脑内一侧压力增高,推挤大脑镰下神经组织向对侧移位,进而形成大脑镰下疝。

常见于急性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在一侧形成巨大占位和挤压,将大脑从大脑镰下挤到对侧,形成大脑镰下疝。

大脑镰下疝应积极处理发病原因,并将出血形成的血肿清除,部分慢性大脑镰下疝,应先治疗原发病,即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但是对于部分全身情况较差患者、发病急的患者,也可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力,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分享:

85

相关推荐

大脑镰下疝的诊断标准

"大脑镰下疝又名扣带回疝,多为一侧幕上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病变同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在大脑镰的下缘向对侧疝出,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第一、是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第二、是意识的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第三、是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第四、是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第五、是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通过以上的临床表现再加上辅助检查CT、磁共振显示,不仅可以明确脑疝的部位,而且还能对脑疝的内容物、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的程度,原发灶的部位、大小、性质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通过以上临床表现和CT和磁共振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是大脑镰下疝。"

语音时长02:11''

薛兆强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2018/05/19收听(5130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8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