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小儿心内科
手机浏览
孩子在熟睡过程中突然尖叫,然后坐起来,脸面部露出惊恐的表情,这是一种病,医学上称之为夜惊症。夜惊症的发生有这几个原因:
1、孩子过度兴奋:孩子在睡眠前精神过度的兴奋紧张,比如看动画片,或是和大人玩游戏玩的特别兴奋,睡着了以后孩子容易出现夜惊;
2、孩子受惊:孩子受到了惊吓非常的恐惧,或是受到了委屈,打骂以后,熟睡中也容易出现尖叫和惊恐。
还有一部分孩子,熟睡中突然的尖叫和惊恐,它不是夜惊症,而是惊厥,俗话讲就是抽风,是癫痫病的表现。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了熟睡中突然的尖叫和惊恐,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做脑电图的监测,看看孩子有没有脑部的异常放电。如果有脑部的异常放电,就要考虑是否为癫痫病,而不是仅仅是夜惊症这一种睡眠障碍,必须与癫痫进行鉴别。孩子如果熟睡中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视频脑电图监测,这是正确的处理的方式。
分享:
社恐即社交恐惧,是一种病,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在归类里面属于恐惧症,恐惧症里面包括了社交恐惧、...
曲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6/01播放(33213)
"孩子一般在生后5-6个月的时候会发出高兴的尖叫,不同的孩子进入尖叫期的时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比较迅速,可能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发出高兴的尖叫。而有的孩子相对神经系统发育慢一些,这种情况下,可能要六个月以后才会发出高兴的尖叫。尖叫期是孩子在学习语言之前进行的一个预备期,在这个预备期之内,会很兴奋的发出语言和别人交流。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语言交流只是单调的尖叫,而后这种单调的尖叫会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能够发出一定的音节,紧接着还能发出双音节。尖叫期一般在5-6个月的时候比较明显,这个时期有了一定的意识,也开始慢慢懂事。在高兴、烦躁、没有人陪伴、饥饿的时候都会发出尖叫,通过尖叫来提醒大人进行陪伴。"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5/20收听(21484)
不建议给孩子喝尖叫,尖叫是运动型饮料,里边含有糖类、电解质,有的甚至含有一定的咖啡因,还含有香...
张玉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8/22播放(80832)
脑性尖叫是指新生儿或者婴幼儿时期,因为颅内压增高,而表现出在睡眠当中出现的尖叫、哭声直、单调、...
陈文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3/06/06播放(37972)
心率的快慢与性别有关,也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会出现波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熟睡中的心率大概是每分钟45-70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会逐渐下降,男性心率普遍要比女性心率低。婴儿熟睡中心率大概是每分钟120-140次,1-4岁儿童熟睡中心率大概是每分钟90-110次,5-8岁的儿童熟睡中心率大概是每分钟85-95次。只要患者在睡觉过程中没有出现气短、胸闷、胸部疼痛等,一般情况下都是正常的。一旦熟睡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是心肌存在疾病导致的,及时去当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徐东│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10/13收听(48814)
通常尖叫会发生于婴幼儿,婴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哭声或者叫声表达。
王瑜玲│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12播放(72840)
"脑性哭叫指哭声直,无回旋,声音单调,而正常的哭闹时声音洪亮,发自丹田,有回旋音。脑性哭叫多见于脑损伤以及脑瘫的孩子,除脑性哭叫外,多伴有表情呆滞,运动、智力水平落后,且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等。如果存在脑性哭叫,且在3月龄时仍然竖头不稳,不能发出咯咯的笑声,5月龄时仍然双手无主动抓物意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给予评估,必要时给予早期干预。"
郭红枝│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2023/11/03收听(29920)
"脑瘫孩子的哭声叫脑性哭叫,主要表现为哭闹时呈直嗓子,声音没有回旋,是因为大脑受损、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存在感知觉以及智力等异常。孩子会对周围的声音或者光线、触觉等产生异常感觉,并且大脑不全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或者与人在交流存在障碍时不能正确表达,会出现突然尖叫。随着年龄增长尖叫现象会逐渐增加,所以在早期可以应用音乐疗法、小儿推拿等以平复情绪。脑瘫除脑性哭叫外,主要表现为异常姿势和异常反射所导致的运动障碍,所以需要到专业的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3/11/04收听(38370)
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惊一下叫睡眠惊跳,最容易发生在刚入睡的时候,人会突然觉得身上某一部位或者是全身突然跳动一下,有的会在跳动一下以后就会惊醒,所以这个病也称为入睡抽动,或者睡眠前痉挛。病因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可能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功能不稳定有关系。这个病可以见于任何年龄,表现主要就是在睡眠刚开始的时候,腿突然发生单次短暂的抽动或者惊跳,有时也会累及上肢、头部和身体,通常是不对称的,也可能是全身的抽动。这种惊跳可以自发的产生或者由刺激产生,人在发生惊跳前往往会有异常的感觉,比如一脚踏空的感觉,如果惊跳发作没有使患者醒来,事后可能不能回忆。一般连续多次惊跳很少见,对人体一般影响不大,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由于反复惊跳而导致的觉醒,产生了入睡焦虑才需要治疗。
瞿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3/09/27收听(48298)
脑性尖叫的特点是哭声止、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的急、去的快,即哭声突来、突止。突发性、尖叫性哭啼应该是宝宝头疼、颅内压增高的表达,常见于颅内出血、炎症等原因导致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宝宝有烦躁不安,前囟紧张、膨隆。宝宝普通的尖叫和情绪表达有关系,可能是因为过度开心、生气或者非常不高兴,是不满情绪的表达。有时因为剧烈疼痛宝宝会大声哭喊,会伴有疼痛等其他表现,比如出汗,在缓解后宝宝还会玩耍如常。像肠痉挛的腹痛,宝宝腹部卷曲、蹬腿、哭闹声嘶力竭、出汗、面色发白,缓解后宝宝还会玩耍如常。中耳炎导致的哭闹是宝宝会撕扯耳朵、打头,伴有发热的情况,大人去拽宝宝的耳朵时哭闹会加剧,甚至外耳道会有分泌物。如果宝宝出现脑性尖叫说明是颅脑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属于病情凶险的征兆,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是普通尖叫可以观察是情绪原因导致的,还是具体不适引起的,进行相应鉴别。
王翠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3/07/30收听(20608)
熟睡中咳嗽表明是夜间咳嗽,也就是在夜间或者凌晨发作的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可以指向一个病,就是咳...
张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09/03播放(43622)
梦惊又称梦魇或者噩梦,特点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作,极度焦虑不安,然后伴随梦境,患者通常可在...
朱伟│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04/07播放(79760)
"正常4个月的宝宝可以发出咿呀的声音,如果宝宝出现尖叫有两种可能性:一、如果宝宝是在和家人互动时发出的尖叫,这时候面部表情欢快、愉悦,是一种兴奋的表现属于正常范围。二、如果宝宝在安静状态时出现尖叫并伴有手划船样动作,提示孩子可能出现头部异常,应该上医院去做相关检查,测评4个月宝宝和正常同龄的孩子在行为、智力方面是否相符,如果出现异常建议进一步做头部脑电、CT、核磁,除外器质性病变。"
朱晓莉│大庆龙南医院
2023/06/05收听(51906)
患者在熟睡中因为眩晕惊醒,如果是在翻身以后出现的,考虑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俗称的耳石症引起的。因为患者翻身的时候,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椭圆囊还有球囊内脱落的耳石,就会刺激半规管的细胞膜,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眩晕,伴有视物旋转的症状而引起患者惊醒,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头晕、视物旋转症状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但是患者再这个头位的时候,还会再发生头晕、视物旋转的症状,需要做位置性试验来明确,如果做位置性试验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眼球呈旋转性的颤动,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为耳石症。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手法复位来治疗,一般的1-2次手法复位以后就会痊愈。
杨立平│大庆市中医医院
2023/10/16收听(80748)
判断婴儿尖叫是否有问题,首先需判断出现的时期,包括以下情况:
1、婴儿尖叫出现在新...
蔡志军│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3/05/17播放(91240)
4个月宝宝尖叫是否正常,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判断,具体情况如下:
1、正常:4个月宝宝...
梁芙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11/13播放(54830)
"减肥不可以喝尖叫。肥胖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热量长期大于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身体里引起肥胖。减肥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尖叫含有大量的糖,吸收得快,很容易让热量摄入超标。在减肥期间如果喝尖叫,不利于热量的摄入控制,甚至影响减重的疗效。减肥期间不仅不能喝尖叫,像其他的甜饮料,有糖、无糖都不能够喝。其他的含糖食物,如甜点、饼干、巧克力,蛋糕、奶油面包、糯米类黏食,以及冷饮、冰激凌,都应该在减重期间禁止。同时要避免高油的食物,还有高脂的肉类。"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5/17收听(24458)
新生儿易惊也称为惊吓反射、拥抱反射,即婴儿受到触碰或者听到异常声音之后,就会出现抖动,属于孩子...
孙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2023/09/13播放(74324)
婴儿尖叫是否为大脑问题需综合考虑,如果婴儿偶尔出现尖叫,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婴儿经常出现尖叫,尤...
董辉│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3/11/05播放(54520)
"3岁以上的小孩可以喝尖叫,但不提倡长期大量喝这种碳酸饮料。尖叫属于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是指含糖比较高,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少量饮用可以给身体补充水分、补充糖分、补充能量。但是儿童不适合长期喝碳酸饮料,长期喝碳酸饮料会引起儿童消化系统功能的减弱。因为二氧化碳进入到人体内,会抑制胃肠道内的益生菌。饮料会稀释消化液,破坏消化系统的防御功能,饮料中的糖分,会短期使血糖迅速上升,引起食欲下降。长期喝含糖量比较高的饮料,会导致儿童龋齿。饮料中的酸性物质也会软化牙釉质,促进龋齿的形成。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长期喝碳酸饮料,会引起机体对钙的吸收障碍,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发育迟缓,还有诱发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
田执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8/09收听(55398)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