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自然疗法

2023-10-17 10:1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饮食可以多吃补血、补肾、平和的食物,如牛羊肉,而且要多吃蔬菜,荤素搭配,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注意温水泡脚,促进足底血液循环,加速全身血液流动,同时要注意保暖,最后要控制体重。月经失调要从多方面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生活要有规律,要调整好心态,饮食要荤素搭配,而且要吃温补、平和、补肾的食物,要注意保暖,要控制体重,这样在临床上治疗时就会事半功倍。除了以上提到的自然疗法以外,目前开展了养生宝之类药物,如养卵巢的卵巢宝,养卵泡的卵泡宝,养子宫内膜的养膜宝。另外养生馆还有精制丹药制剂,如灵芝孢子粉、三七粉、冬虫夏草、西洋参等。所以对于月经失调,除了药物治疗、自然治疗之外,还有相应的精制中药单品,还有食物同煮的煲和膏之类。

分享:

211

相关推荐

什么是月经失调?

月经就是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就叫做月经。它是由于排卵后,子宫月经从增值期向分泌期转变过程。后来增殖期向分泌期转变,到了一定的时期,由于雌激素低落以后,出现内膜的剥脱,这叫做月经。所以如果一个人规律的月经,它是有排卵的。月经失调一定是周期性自动内膜剥脱周期性被打破,就叫做月经不调。它主要是见于两大类的原因,第一类是由于器质性的,病人可能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等妇科疾病。第二类主要见于功能性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上失常,可以导致月经失调。它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方说我们季节的转换,或者是病人情绪比较紧张、工作比较劳累的情况,就可以出现月经失调。另外病人出现减肥或者体重突然暴增或者暴减,也会出现月经失调。在临床上常见的月经失调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由于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改变,病人常常表现为是闭经,可能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来一次月经,甚至来了月经不走等等这样的表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排卵造成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病人发病率是越来越高的,它占到了整个无排卵不孕的50%左右,当病人走进来的时候,大部分病人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发现它的共性问题,这样的病人比较胖,嘴唇周围毛发比较重,有的病人一看就是痤疮也比较严重,再一问她病史的时候,她通常第一句话就跟您说,大夫,我已经好几个月就没来月经了。还有一类病人就是40多岁的女性,这种病人由于她是属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属于接近于绝经期,所以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也出现了异常,它也出现了无排卵性的功血。也就是说她长期由于不排卵,但是子宫内膜长期受到单一雌激素的刺激。然后出现突破性的出血,所以这类病人来的时候,通常会告诉你我几个月没有来月经,现在开始来了月经,但是一下子持续了一个月不走,有的病人很重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有贫血。月经失调主要临床表现可以表现为闭经,就是她三个月以上,或者是三个月经周期不来月经。另外还可以表现月经的频发,月经稀发,月经量很少,这都是主要临床表现。其实月经失调最主要的原因是看有没有排卵,另外可能合并有妇科其他的疾病,比方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语音时长02:55''

曲丹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11/21收听(19934)

肾结石自然疗法有哪些?

"肾结石的自然疗法主要指的就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临床上也叫做冲击疗法,什么叫冲击疗法?就是在这个疗程内尽可能的用联合的方法,使结石更容易排出:首先是要增加饮水量,多饮水,多饮水一般指的是多少?咱们通常说尿量最好能在2000ml以上才叫做多饮水,如果你喝水多,但是都变成出汗出来了,那不叫多饮水,只有尿量足够了,对结石有排出的作用;第二还要多运动,因为结石肾里头就像树枝一样,就是枝枝杈杈的,有很多的小的通道,叫做肾盂和肾盏,结石有时候在这个部位,你要通过震动,再加上剧烈活动,它有一个震动,对结石有驱动作用。再有就是结石也通过重力作用也可以更容易往外排出,要多运动。第三就是可以配合口服的排石药物,排石的药物通常都是一些中成药或者中草药,有排石作用的,它的作用主要第一有利尿的作用,利尿作用就是促进尿液往外推送结石;第二、能够增加输尿管和肾盂的蠕动,通过蠕动,使结石更容易排出;第三、它可以使输尿管的痉挛减轻,炎症的消退,更容易结石往外排出。这是中成药物或者是中草药物,还有一类药就是扩张输尿管的药物。扩张输尿管的药物,目前公认为比较有效的就是α受体阻滞剂这一类药,是国际上通用的,实际上最早是用它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的症状,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它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同时,它有扩张输尿管的作用,更有利于结石排出。另外,有疼痛,适当的可以用止疼药,再有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梗阻期间,如果同时伴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可能还要服用一些抗生素来预防和减轻感染。综上所述,一般需要利尿、多饮水、多运动,另外配合药物的治疗。"

语音时长02:47''

林云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3/10/27收听(4457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7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