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六项常规临床意义

2023-05-11 10:4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凝血六项的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主要是为了帮助了解机体的出凝血的状态,是处于高凝的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还是处于低凝的状态,容易出现脏器的出血,在应用抗凝的药物和剂量的调整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意义主要如下:

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映的是外源性的凝血通路,在这个通路中和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是否有缺乏,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机体,处于低凝的状态,这个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出血。有些心脏病的病人,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特别是应用华法林这一类药物的时候,患者就会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值INR值的监测。INR值如果超过3,表明患者出血倾向就非常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把药物的剂量进行减量。如果要是INR值没有达到2-3,说明抗凝药物没有达到抗凝的效果,血栓的风险还在增加,需要将药物的剂量提高;

2、APTT:血友病,是由于Ⅷ因子、Ⅸ因子缺乏,当出现Ⅷ因子、Ⅸ因子缺乏的时候,就会导致在凝血六项中的APTT的延长,通过检测指标的异常,考虑会不会有血友病的发生,要进行Ⅷ因子、Ⅸ因子活动度的监测;

3、纤溶酶活性的监测:纤溶系统也就是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和纤溶酶活性的监测,来帮助了解是否有高凝或者低凝的状态;

4、D-二聚体的监测:还有D-二聚体的监测来帮助看身体是否有血栓的风险。D-二聚体(D-DIMER)检查的结果,阴性预测值非常强。如果阴性,就表明肯定没有血栓的发生,如果指标升高,考虑有血栓的问题。如感染的因素,也可以导致D-二聚体的升高,所以D-二聚体的升高要两方面考虑,有血栓的风险,还是否有感染的问题。

分享:

29

相关推荐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有什么区别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是专业性的问题,它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1、凝血速度,内源性凝血发生的比较慢,大概几分钟才开始启动。而外源性凝血相对较快,大约十几秒就开始启动。2、发生的条件也不相同,内源性凝血通常是在血管损伤和血管内凝血的情况下启动,外源性凝血通常是在有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启动。3、凝血因子分布也不相同,内源性凝血存在于血液中,外源性凝血因子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4、激活它们的因子也不相同,内源性凝血的激活因子主要是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和异物激活凝血因子Ⅻ,而外源性的是组织损伤产生的凝血因子。5、凝血因子Ⅹ的激活也不相同,内源性凝血情况下凝血因子Ⅹ是被凝血因子Ⅸ,以及凝血因子Ⅷ复合物激活为凝血因子Ⅹ,外源性的是被凝血因子Ⅲ复合物激活。6、还存在不同的因子,参与不同的凝血因子,内源性的凝血因子主要参与者是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Ⅺ以及凝血因子Ⅻ,外源性的参与因子主要是凝血因子Ⅲ和Ⅶ。凝血因子就是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凝血因子Ⅺ属于凝血因子Ⅴ,不属于独立的凝血因子,它的本质是蛋白质,但是凝血因子Ⅸ是钙离子。

语音时长02:31''

牟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23/02/28收听(1712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6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