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自救方法

2023-08-27 02:1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患者血压升高时可进行的急救措施常见如下:

1、需先停止患者正在进行的运动或工作,尽量选择卧位休息,也可坐下安静休息。同时患者需要放松心情,等待15-30分后再复测血压;

2、若复测血压后仍然较高,如最开始测量为160mmHg,经过15-30分钟后再复测时达到180mmHg以上。此时可以使用部分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口服,再观察血压下降趋势;

3、同时也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如最开始血压明在220mmHg以上,并伴有明显头晕、头胀。可在家里先进行上述处理后,即刻去医院急诊就诊;

4、若出现高血压急症,如不稳定心绞痛、心衰或高血压脑病,如视力模糊等症状应更早进行积极处理。

分享:

36

相关推荐

抑郁症自救方法

"抑郁症属于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围绕着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察,不难发现诸多的心理变化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模式的规律,例如有些人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太多的压力,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使他们无法面对和应对这些压力。有的人是因为生活背景的差异,有的人长期或长时间生活在压抑、不快乐、负性的环境中,渐渐的出现了生理、心理等异常变化。另外,还有性格特质的差异、家族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患者出现情绪的改变、认知功能的下降、精神行为的异常等,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增多、社会功能的减退、不愿与人交往等特征,在不同程度上也加重了抑郁症的程度,给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影响。但事实上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可以通过心理和自我心理调整方法来改善、恢复不良情绪的,具体如下:一、多与亲人和朋友交往,加强沟通和交流,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使之增强信心。二、平时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观看有趣的视频来调整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养花、绘画、养宠物等,让自己觉得有责任感。三、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因为运动可以刺激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激活神经递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肾上腺素及多巴胺,而多巴胺会使人快乐。四、抑郁症患者应多外出旅行,多出去走一走,这样可以多结交一些朋友,尝试着和外界接触,不要总是独来独往,因为长时间独处会加重症状。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通过和心理医生详细的交谈,答疑解惑,释然、放松,来改善症状。尽量多参加一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减少自己胡思乱想的行为。四、可以在饮食上调整,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及绿色蔬菜等,因为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细胞的浓度,还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物调整补充B族维生素,粗粮、鱼虾、香蕉、菠菜以及豆类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抑郁症的可能。五、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佳,也会直接影响情绪。另外,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已明确诊断为中重度抑郁症,建议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或自我心理调整。"

语音时长04:27''

李晓凤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23/08/04收听(41424)

心脏自救的方法

"心脏常见的急危重症包括急性心梗、室上速、室速、心脏停搏、急性心力衰竭等,有心脏病家族病史或基础疾病的病人,平时规范的治疗预防发作是最关键的。当心脏慢性疾病可能复发的情况,在家里可以采取措施争取抢救时机:1、既往有冠心病史,口袋里应常备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若突发胸痛、心前区憋闷、大汗,应立即舌下含服药物并坐下或平卧休息、深呼吸,以减轻紧张恐惧、减少心脏耗氧,防止晕倒损伤头部,然后立即呼叫家人或拨打120。2、如果既往在医院诊断过阵发性室上速病人,在发作时不用紧张,因为本病多为良性,主要预防发作时低血压晕厥即可,再次发作时立即坐下或平卧、深吸气屏气、做用力排便动作或按摩一侧颈动脉,以此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缓解,同时应争取周围人的帮助。3、如果心率慢甚至心脏停搏出现头昏,除防止跌倒外可临时服用氨茶碱片,并尽快至医院就诊。4.室速、室颤无法做到自救,在昏迷前呼叫家人并用力咳嗽,并由家人做心肺复苏,立即拨打120送至医院救治。5、当既往有心脏病、心衰的病人突然发呼吸困难,急性心衰时可立即端坐将双腿垂在床边,用橡皮筋扎住一侧下肢,30分钟后换至对侧,立即口服呋塞米两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如血压偏高可立即含服1-2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120,发生心脏急危重症时尽快送至医院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语音时长02:21''

周大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10/24收听(9028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4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