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症可以喝酒吗

2021-08-02 17:2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如果是在病情的稳定期,可以适当饮酒,但需避免过量饮用。如果疾病正处于活动期,且症状特别明显时,则建议少喝或者是不喝。且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者饮酒,甚至酗酒。但在饮食上,患者并没有绝对的禁忌,不过部分患者可能食用海鲜后,可导致症状明显加重,所以需避免使用海鲜类食物。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患者主要可出现口干、眼干、关节疼痛以及湿疹的症状,还可出现血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表现。在饮食上,干燥综合征患者并没有绝对的禁忌,但需避免能够使自己症状加重的食物。

除此之外,干燥综合征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而且要注意调整自自身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减轻思想负担,避免着急、生气,以有效控制病情。

分享:

2

相关推荐

干燥综合症遗传吗?

干燥综合征是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遗传因素可能是它的发病的一个重要的背景。目前的有很多干燥综合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一些相关性的研究。现在目前发现HLA-D23、HLA-D52、HLA-D22和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是成正相关的,但是这些基因对于干燥综合症发确切的发病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还处于假说的阶段。干燥综合征跟其他的免疫病一样,是遗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几个方面,它们之间的一个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的结果。遗传因素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白细胞抗原,它是一种组织相溶性抗原,位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其他有核细胞的表面的核抗原,它是人类所发现的最具多态性的一种遗传结构。家族性在出现在干燥综合征当中的报道并不多见,但是有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确实可以在家族中发生。在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家族的其他成员中,有类似于干燥综合征的异常表现的发生率是较高的。但是具体的发病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统计的结果。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肝肾阴虚为本的,所以我们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滋补肝肾,来调整病人的体质。如果有干燥综合征的家族史的病人,其他的家庭成员应该也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来除外一下是不是也得了干燥综合征。

语音时长02:09''

马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10/10收听(91131)

干燥综合症能治愈吗?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迁延性疾病,它的总体的预后是比较好的。多数的患者症状轻微,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生存期和正常人群没有区别;有内脏损害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以后,多数是可以控制病情或达到缓解的。这个病容易复发,严重的脏器损害患者,预后不良。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比如口干,可以适当的饮水或者用人工的唾液,要注意口腔卫生,忌烟酒,继发感染的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眼干可以使用人工泪液;,如果是关节疼痛,一般是用止疼药,非甾类抗炎药像扶他林、芬必得等等;有低钾性的周期性麻痹的患者要进行静脉补钾,平稳以后可以长期地口服钾盐片,防止低血钾的再次发生;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肺炎、肝损害、血细胞降低、肌炎等,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要应用甲氨蝶蛉、羟氯喹、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与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相同的。本病中医治疗有很大的优势,中医治疗本病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时期,要辨证分型治疗,比如说经常要用的是养阴、补肾、活血的办法;如果病人是在急性期,毒热较重,还要加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辨证分型的不同,来进行辨证论治。"

语音时长01:50''

马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10/10收听(44988)

治疗干燥综合症的药物有哪些

"干燥综合症属于风湿类的一种疾病,临床的表现是以口干、眼干、鼻干等外分泌腺受损出现的干燥症状为外在表现。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会出现肺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多系统的损伤。这个疾病在目前来讲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些措施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为疾病的免疫活动,而引起来的组织器官损伤,以及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继发性感染。临床当中常用的药物,改善症状类的药物,减轻口干的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很好的药物,减轻眼干的可以使用一些人工泪液或者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等,这些眼药水来缓解症状。部分的患者如果出现了关节肌肉的疼痛,可以口服非甾体类的抗炎镇痛药。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建议早期的诊断,尽早的应用具有抗风湿的慢作用药物,临床常用的有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艾拉莫德等等。当患者合并有神经系统损伤、肾脏、肺脏以及血液系统损伤的时候,还可以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等药物的治疗。这类的药物对人体来讲,对血细胞以及肝、肾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的到专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的了解病变,调整治疗。"

语音时长02:05''

刘燊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2020/04/14收听(4470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6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