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
结核病诊疗中心
手机浏览
大部分的低热患者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畏寒、乏力、纳差、食欲差、头痛或头昏等症状。根据不同的临床疾病,低热可能会伴随一些其他临床症状,如果是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会伴有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它往往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存在。如果低热合并其他疾病,如风湿免疫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合并关节疼痛、关节肿痛、关节酸痛等症状。
这种低热本身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可能合并其他的疾病并伴随一些其他症状,这些症状有利于医师或患者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或判断。因此低热的症状,往往是一些疾病的重要风向标,千万不能忽视。
分享:
"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低烧,常伴有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是长期低烧,伴有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身体明显消瘦等症状,多数是因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如肺结核及肺部肿瘤占位。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口服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愈伪麻胶囊等抗感冒药物,能够治疗和缓解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果是肺结核引起的低烧,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诊治。如果是肺部肿瘤占位引起的发热,有手术指征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建议放化疗。亦可以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口服中药治疗。"
朱文洋│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23/07/15收听(18782)
"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通常称之为低热。低热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低热,这种情况见于女性经前或者是妊娠期低热;季节性的低热是每当夏天的时候就会出现微热,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入秋就会自然地缓解,称之为夏季微热;环境性低热是指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者,大约10%会出现低热的症状;神经功能性低热,临床上通常是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通常较正常人升高0.3-0.5℃,低烧时间数月甚至数年不等,一般情况还是很好,体重不减轻。另外器质性的低热,其原因可能有结核、胆道感染、慢性病灶的感染、尿路感染、风湿、肝炎、肿瘤等。建议具体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后再针对性的治疗。"
吴世洪│达州市达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10/29收听(49900)
患者低热的首发症状一般是头晕、头痛,还可有四肢肌肉乏力、酸痛的症状。在出现周身症状的同时,通常... 徐珊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8/07播放(72116)
患者低热的首发症状一般是头晕、头痛,还可有四肢肌肉乏力、酸痛的症状。在出现周身症状的同时,通常...
徐珊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8/07播放(72116)
"低热的症状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染性的;一种是非感染性的。低热指体温小于38度、大于37度,感染的症状可以体现为低热、咳嗽、乏力、周身出汗,甚至寒战等;非感染性的低热体现为原发病的相关症状,比如有风湿性的关节炎,会出现关节的疼痛,伴有低热;作为功能性的,也会出现手脚出汗、震颤、失眠、乏力、精神抑郁等。低热的治疗应该首先明确原发病,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发热本身原因特别多,应该仔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排查。"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8/25收听(80408)
"低热的体温值范围一般在37.4-38℃之间,低热的症状比较轻,没有高热的症状明显。低热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的反应。如咳嗽、咳痰,还有肢体酸痛、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或者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如果是肺炎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热症状,可能还会出现肢体酸痛、软弱无力、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状。"
袁庆玲│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2023/09/25收听(86032)
"功能性低烧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发烧,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导致体温升高。临床主要表现低烧,常见的有原发性低烧,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所引起。还可以见于感染性的低热,治愈后患者仍然出现低热的表现,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能还没有恢复正常所引起。还可以见于夏季低烧患者,低烧发生在夏季气温下降以后,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每年反复多次,几年后可以出现治愈的情况。还有一类功能性低烧多属于生理性低烧,如患者出现精神紧张或者剧烈运动,以及女性在月经前和妊娠初期都可以出现低烧的表现,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
高尚海│辉县市第四人民医院
2023/08/30收听(84298)
乙型肝炎包括急性感染的 阎文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03/13播放(40334)
阎文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03/13播放(40334)
"低热是指体温波动在36.4-37℃之间,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低热和病理性低热两种情况。生理性低热多见于成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或者运动后出现,去除诱因后病人的体温会恢复正常。病理性低热多见于细菌、病毒感染,严重的大手术,术后严重的创伤或者输血反应后,此外慢性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恶性肿瘤系统疾病的晚期也可以出现低热。因此低热临床上分为生理性低热和病理性低热两种情况,要仔细的鉴别并加以区分,然后对症治疗。"
赵海潇│大庆龙南医院
2023/03/03收听(74596)
"神经性低热患者在发病以后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出现手抖或者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失眠、腹胀等多种症状。神经性发热的患者因为体质虚弱、患病时间比较久,所以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所以要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健康。有反酸、呃逆等情况,就有可能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性低热。神经性低热通常体温大约在37.5-38℃之间,神经性低热的患者有可能体温升高并不是持续,可以是间断升高。患者应该及时的就医,避免由于病情的拖延加重病情。"
曲延民│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3/17收听(21692)
有许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比如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的情况。长期的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热。身体任何问题出现的时候,都可以引起持续的低烧,低烧的原因可以通过平时的血、尿、大便等常规检查可以查出来;还有的情况是这些检查都正常,需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低烧,不能乱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的病人服用退烧药物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滥用退烧药会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所以体温在38℃以上的时候,才考虑应用退烧药物。持续性的低热,如果一直查不到原因,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同时需要排除恶性肿瘤早期,或者是感染早期的症状,这些症状也会引起低烧的情况。
张艳凯│开封市中心医院
2023/12/01收听(90310)
"正常成年人体温是36-37℃,临床上把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称为发热,根据发热的程度又分为低热、中热、高热和超高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3-38℃。中热是指体温在38.1-39℃,高热时体温在39.1-40℃,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发热时体温随时间在变化,所以发热的病人每天最好测四次体温,记录成体温曲线。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可以帮助医生从体温的趋势上判断发热的原因。"
王西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6/01收听(34582)
如果患者一直出现低热通常是如下几个原因:第一、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的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时候,就会出现体温一直低热的情况。此时因为上述的感染因素在体内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就会释放内生性的致热源,导致身体出现一直低热的情况。第二、结缔组织疾病也会导致一直低热的情况出现,例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上述疾病也会出现患者一直低热的情况。另外还有些风湿类的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出现身体的一直低热。第三、免疫力极端低下的疾病,例如严重的贫血,甲状腺功能失调或者肿瘤病,血液系统的癌症,艾滋病等情况,都会出现身体的一直低热。
2023/09/05收听(96364)
低热是指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首先考虑是感染性低热,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发热的疾病,如结核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这些原因导致的低热,可以考虑做血常规检测。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细胞比率升高,考虑是细菌感染。如果淋巴计数升高,考虑是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用抗炎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头孢尼西、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病毒感染,目前比较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其次,考虑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等。
吕志超│唐山市中医医院
2023/03/19收听(49498)
"低热的范围,在临床是指腋下体温在37.1-38℃之间。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原因,像肺结核、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以及慢性盆腔炎,都会引起长期低热的表现。非感染性的原因,像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有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液病、恶性肿瘤、药物热也都会出现低热的症状。在低热的治疗上建议不需要服用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只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如果有低热导致不舒服的症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措施来缓解症状,最重要的是对低热的原因进行积极治疗。"
邱铭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
2023/03/03收听(76350)
宝宝突然出现低热,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先要对宝宝进行物理降温,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7/14播放(25195)
宝宝突然出现低热,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先要对宝宝进行物理降温,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7/14播放(25195)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抵抗力比较差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低热等症状。患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而且会有全身乏力、嗜睡等症状。同时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建议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出现低热症状,低热可以见于很多疾病,例如风湿热、肺结核、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如果不及时调理治疗都会引起低热症状,而且引起其他疾病的发作。所以患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建议应该合理的营养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本身也不要精神压力过大,思想负担不要太重,保证充足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在白天的时候适当进行锻炼、活动,晒晒太阳,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情绪好了、心态好了也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杨铁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3/27收听(94904)
"孩子低烧,多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致的发烧,可以检查血常规,如果周围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对症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大环内酯类。可以配合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清热解毒药物。极少数患儿为肺结核所致的低烧,常伴有咳嗽、咯血、身体明显消瘦、潮热等症状,建议进一步检查,痰中找结核杆菌、胸部X线等,对明确和高疑是肺结核的患儿,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诊治。孩子低烧时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造成发烧迁延不愈。"
2023/07/17收听(87524)
"拔牙后出现低热,一般考虑是细菌感染。口腔本身不是一个无菌的环境,拔牙后有伤口,伤口容易通过唾液被细菌感染,此时通常不需要太担心,常规口服3-5天消炎药即可。拔完牙后常考虑有以下注意事项,首先要咬棉球0.5-1个小时,再就是两个小时之内不能吃饭、喝水,24小时之内不能刷牙、漱口、抽烟、喝酒、熬夜等。拔牙后有轻微的低烧也不需要太担心,只需常规口服3-5天的消炎药观察即可。如果一周之后还有低烧的现象,需要及时去就诊处理。拔完牙后第一天出血量多会稍微大一点,第2-3天出血量会逐步减少,此时不需要太担心,主要是因为口水中的血液会加速唾液分泌,而混杂在唾液中被吐出。拔完牙后若出现自发痛、夜间痛、放射痛,即使吃止痛药也无法止痛,甚至伴有低烧的症状,就考虑可能是有干槽症。此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处理,以免干槽症影响生活,影响拔牙创的恢复。"
焦连龙│濮阳市人民医院
2023/03/04收听(71006)
"发热分为低热、中热、高热、超高热,体温在37.3-38℃以内称为低热,38-39℃以内称为中热,39-41℃以内称为高热,超过41℃称为超高热。小儿低热时体温不超过38.5℃,可不予口服退烧药,可以给予多喝水,配合物理降温退热。还要看宝宝有没有其它伴随症状,如果合并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大多考虑呼吸道感染,如上感、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如果合并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大多考虑消化道感染,如细菌性肠炎或者轮状病毒性肠炎等。另外,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持续午后低热,每次都是下午发烧,伴有咳嗽、有痰等,需进一步排除是否为结核病。"
迟瑛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3/08/28收听(54194)
"导致低热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慢性感染,比如结核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可以先做胸部X光片检查,也可以通过化验血液、痰液来确诊。如果是结核菌感染导致,可以系统的使用抗结核的药物半年甚至一年左右,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导致,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的消炎药例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连续治疗十到十五天左右。年龄大,吸烟烟龄长,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完善胸部CT、肺癌三项等检查,排除肺部肿瘤等。还有可能是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持续性低烧,只有明确病因后才能够使病情得到控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不要耽搁病情。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水果、蔬菜,有利于大便通畅,对于缓解低热有很好的帮助。"
肖惠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3/11/20收听(37252)
北京宣武医院 李力卓
播放次数:3.22万
播放次数:4.76万
播放次数:4.71万
播放次数:3.0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