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2023-03-30 10:5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通常需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以青年人多见,主要症状是腹痛,同时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即在腹痛时出现想排便的感觉,同时出现大便不成形或者是便秘。而排便后腹痛的不适症状有所缓解。通常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过程,所以病史通常为3-6个月。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疾病,如患者做检查时,没有发现特殊异常,所以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也是一种排他诊断,患者需要完善各种检查,如大便常规、腹部B超,甚至需要做胃肠镜的检查,帮助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最后才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如排除容易引起腹泻的饮食。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情绪、休息、避免紧张焦虑,否则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作。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最主要的是给予调节肠功能的药物,如常用的匹维溴铵或舒丽启能等,同时也可以加用益生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进而缓解症状。

分享:

64

相关推荐

肠易激综合征是如何造成的

"肠易激综合征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脑-肠轴调节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是主要发病基础,而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诱因。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国外33%患者有家族史,国内与此相近,而且每一家族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表现相同。脑肠轴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脑-肠轴调节异常是肠易综合征产生基础。肠易激患者对肠道扩张更为敏感,故内脏高敏感性是腹痛发生的关键机制。胃肠道动力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胃肠道蠕动增快、减慢或者节律紊乱,可以导致腹泻、便秘及腹部不适症状发生,内脏高敏感性可以放大胃肠动力事件而产生症状。正常人与肠道菌群处于互利共生状态,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就会引起肠道的疾病。近年国外研究认为,食物中可发酵短链化合物主要是FODMAP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产生。焦虑、抑郁、敏感、压力感等心理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而且两者相互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焦虑、抑郁风险是普通人群2.6倍。约有3.7%-36%急性细菌性胃肠炎患者,最终可发展成肠易激综合征,提示肠道感染也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生。"

语音时长03:09''

刘谦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2023/07/07收听(9107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3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