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期子宫内膜是什么意思

2023-06-01 15:3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增生期子宫内膜是指增殖期的子宫内膜,即月经第5-14天的子宫内膜。女性的整个月经周期分三个时期,分别为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具体如下:

1、月经期:月经期是月经的第1-5天,存在个体性化差异,可能有的人会是7天,但是一般认为月经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5天;

2、增殖期:月经期后是增殖期,此时卵泡开始发育,在卵泡产生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会进一步增生,一般是月经第5-14天。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影响下逐步增加,缓慢增厚,到月经中期第15天时,就可能产生排卵;

3、分泌期:在排卵后随着雌孕激进一步增加,子宫内膜在前半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厚,就进入分泌期。在分泌期子宫内膜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厚,在月经来潮前达到最后状态。

在月经来潮时,就是雌孕激素水平集体撤退之时,失去激素的支撑,子宫内膜就会剥脱,使月经来潮,如此就完成了一个月经周期,从而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如果未怀孕,就会周而复始的循环。

如果怀孕,就是从分泌期进入黄体,黄体支撑子宫内膜就进入妊娠状态。所以增生期的子宫内膜是指前半周期的子宫内膜,即增殖期月经的第5-14天的子宫内膜。

分享:

21

相关推荐

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呈现增生期改变,是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随着周期性的变化,和体内内分泌环境的变化会出现增生期、分泌期和脱落三个阶段。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现螺旋状,称为增殖期的子宫内膜,也叫增生期的子宫内膜。排卵以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黏液以及糖原,内膜厚度会增大10mm甚至是15mm,称为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分泌期的子宫内膜持续14天左右。如果没有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脱落,月经来潮。增殖期的内膜改变,是在病理检查中的一种病理结果,它提示没有排卵,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通常而言,子宫内膜在激素下处于增殖期,出现增生期的改变,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是持续性的子宫内膜增生,可以导致子宫内膜癌症的发生,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单纯的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没有排卵型的功能紊乱性出血,病理检查表现就是增生期的子宫内膜变化。长期处于一种高雌激素水平状态下,没有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可以导致异常的子宫内膜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所以,子宫内膜呈增生期的改变,通常情况是一种生理性的状态,但是也需要明确内分泌环境和变化,要结合临床体征,来做综合性的判断。"

语音时长03:06''

王少为北京医院

2020/06/24收听(3064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