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2023-03-17 14:0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就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有A、B、C、D、E五个方面的治疗。

1、A:A通常指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的使用,当然A也指RAS抑制剂,如ACEI或者是ARB药物的使用。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由于冠状动脉,造成了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因此心脏会发生重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RAS抑制剂的使用,比如盐酸贝那普利片、缬沙坦片、厄贝沙坦片等,具有一定逆转重构的作用;

2、B:B是指血压的控制,BLOOD PRESSURE,对于慢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血压的管控。除此之外,B还代表着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例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改善患者远期的预后;

3、C:C指的是戒烟,也就是血脂的管控,斑块的重要核心部分,就是脂质的沉着。因此对于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血脂的管控非常重要;

4、D:D指的是血糖的管控,如果合并有糖尿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若存在体重超重的情况, 还需要通过饮食,来缓解体重超重的情况;

5、E:E指的是患者教育和锻炼。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要进行心脏康复的锻炼,很多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长期终身的服用药物,因此患者教育也十分重要。

分享:

76

相关推荐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根据病变的血管范围来界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对血管病变的会重一些,如果是在发病6小时之内,建议急诊走绿色通道进行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其后给予规律的二级预防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的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的稳定斑块,再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耗量,硝酸酯类的扩张血管等治疗。急性期需要在监护室给予生命体征的监护,后期再转到普通病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除非是高危的病人或者症状反复发作,建议择期进行冠脉的检查,是否决定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在早期也是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包括缓解疼痛、规律的二级预防治疗,二级预防治疗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类似的。一旦心肌梗死进入演变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以后,还是需要规律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的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肌耗氧量、硝酸酯类的改善心肌供血等规律的二级预防治疗。二级预防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梗塞的事件再度发生,稳定斑块,同时要进一步干预高危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血脂,都要进行综合的管理。"

语音时长02:07''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08收听(88998)

心肌梗塞最好治疗方法

"心肌梗死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治疗方法,而是要及时的识别、尽早的诊治,针对不同的心梗类型给予最恰当的治疗,才视为是最好的治疗。如果急性心梗明确的是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需要心电图来鉴别,就要尽早的开通闭塞血管。如果医院有介入治疗的条件,应该尽早行冠脉的介入治疗,抽吸血栓,行支架植入术。如果没有介入治疗的条件,应该尽早行溶栓治疗,之后转到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的医院去。同时病人需要住进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测、吸氧、平卧,避免走动。在药物治疗方面,整体来说需要给予抗血栓的药物,一般是双联,临床上常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还要给予抗凝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长期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也应该尽早的开始用,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如果患者疼痛的很厉害,加用改善症状的药物,如硝酸酯类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营养心肌的曲美他嗪等。针对于患者的血压如果能耐受,心跳偏快要加用β受体阻滞剂,既能减慢心率,又能减少心肌的耗氧。改善预后的药物,血压不低的情况下,要加用RAS系统阻滞剂,可以用ACEI类、普利类或者ARB沙坦类的药物。后期的治疗要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梗的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应该进行各自的纠正。之后要同时控制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在目标范围之内,吸烟的患者要戒烟。同时心梗后经过了上述的治疗,也应该规律的去心内科门诊随诊,定期监测指标,还要复查心脏超声。"

语音时长02:36''

张妮北京医院

2020/04/29收听(6022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