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

2023-03-25 17:3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高血压这些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且有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因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非常多,遗传当然是其中的因素,尽管高血压不是遗传病,但是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得高血压的概率要明显增高。对于年轻人得高血压,最主要的因素倒不在于此,最主要因素是生活习惯、生活结构的问题,首先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吃的方面不像以前,可能大吃大喝比较多,在外面吃的比较多,就会导致食盐的摄入肯定明显的比以前的人更多,食盐的过多摄入跟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所以有个概念叫做盐敏感性高血压,因为食盐多了以后导致高血压发生,这是很大的原因。年轻人现在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跟以前不好比,往往现在的年轻人晚上也经常要熬夜,非常兴奋可能要喝提神的东西,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以后就会释放很多的儿茶酚胺等,都会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增高。
血压增高与现在的年轻人烟、酒也有关系,烟里面尼古丁、焦油都有破坏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的情况,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酒喝多了会导致血管硬化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所以正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变化,导致现在的年轻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年纪越来越轻就出现高血压。

分享:

207

相关推荐

年轻人得高血压的原因

"关于年轻怎么控制高血压,先要了解年轻人一般不容易得高血压。如果年轻出现高血压,首先要排除一些继发性原因,比如肾炎引起的高血压、非常肥胖引起高血压,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以及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引起的高血压。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呼吸睡眠暂停所引起高血压。所以,对于年轻高血压,首先要明确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这一点很最重要。一旦排除了上述继发性高血压,年轻人怎么控制高血压。对青年人来讲,长期吃药是比较不受年轻患者欢迎的一种方式。所以,为了避免最后进入到长期服药阶段,对于年轻患者高血压,首先需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具体如下:1、运动,年轻人运动和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运动可以是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而年轻人高血压运动是建议进行一些无氧运动,一些锻炼肌肉运动,比如跑步、健身房里器械锻炼。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进行马拉松等锻炼,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注意膳食,膳食中最关键的是要减少钠摄入。钠主要存在于盐,再就是咸的食品,包括榨菜、咸菜等。当然,还有腌制品、酱油等都有比较高的钠,一定要减少钠盐摄入。3、饮食、运动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心理调节,一个人不能整天生活在非常紧张节奏中,一定要调节自己休息和工作节奏,保证充足睡眠。如果能够做好上述生活方式调整,血压也就相对容易控制。"

语音时长03:06''

凌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05/18收听(29054)

01:54

年轻人为什么会高血压

年轻人出现血压升高的常见

朱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4/26播放(65142)

年轻人高血压怎么办?

现在很多年轻人得高血压,年轻人高血压和老年人高血压还是有所不同的。老年人通常都是高压高、低压低,压差特别大。而年轻人差不多都是高压还可以,但是低压高得很多,比如100mmHg、110mmHg。还有很多年轻人面临着,比如准备要孩子,也不想吃药,或者自己非常年轻,非常抵触吃药。这个问题怎么去看?首先根据血压高的水平,如果确实都在100mmHg以上,就在2级和3级的这种高血压水平,还是建议首先要吃药,避免一些恶性的事件,比如脑出血。如果高的不是很多,建议大家还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当然就算是吃药,也必须积极的改变生活方式。一般年轻人血压高除了跟遗传有关系,都跟肥胖有关系,都跟缺少体育锻炼有关系。所以建议年轻人积极的去运动,饮食上主要控制高盐饮食,也可以采取一些中药的特色治疗,比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包括中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理。但是如果血压低压在110mmHg以上,建议大家还是及早得吃药,在吃药的同时去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先把危险因素去控制住,之后再过渡到慢慢的比如可以减药。当然要是个人做的更好,甚至是可以停药,也都是可能有希望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为年轻,没有什么症状,我就去扛,30多岁发生脑出血的悲剧不在少数。脑出血的发生,如果是大量出血,可能要命,如果是不大不小的出血,可能就半身不遂、继发癫痫,从此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所以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该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拒绝去吃药,不要去抵触。

语音时长02:04''

董国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07/10收听(68014)

年轻人高血压特点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也是中、青年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常见病。近些年,年轻人患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门诊就诊患者中,经常见到二、三十岁的青年男性血压患...

张国瑞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2018/05/28阅读(6706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9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