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反流的初期症状

2023-05-01 21:50播放 : 20624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胃食道反流初期症状为胸骨后疼痛,有时晨起反酸腐蚀牙齿,可出现龋齿,也可出现咽炎或肺部症状,慢性咳嗽、哮喘等,多因食道和气管共同开道。消化系统本身可引发烧心、反酸,若症状明显,需进行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若反应厉害需手术治疗,如消融手术或Nissen手术,缩小胃入口。若诊断不明确,需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若诊断明确,8-12周可痊愈,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不能停药。此病还可引起生活质量改变,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及睡眠姿势,外加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

分享:

71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谭一伟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1人
¥500
5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微创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疾病及肿瘤的腹腔镜、电切镜等微创治疗;输尿管镜内切开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输尿管及尿道狭窄;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的电切手术;特别是腔内剜除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肾移植方面有丰富的手术和病人术后外科合并症处理经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等。
精选
王中琨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315人
¥0.01
明天有号
去挂号
擅长: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泌尿感染、不孕不育等生殖疾病的诊治。对疑难复杂性男科疾病(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症、非淋性尿道炎、梅毒、疱疹病毒感染 、前列腺炎、睾丸炎、龟头炎、精囊炎、附睾炎以及淋病)的诊治具有丰富诊疗经验。以及男性私密整形(包皮包茎、阴茎短小、增粗增大、阴茎弯曲)等生殖手术具有显著临床经验。
精选
郭伟 主治医师 泌尿外科
铁岭市中心医院
三甲
¥6
明天有号
去挂号
擅长:外生殖器整形、阴茎弯曲矫正、阴茎延长等微创生殖矫正术,以及包皮包茎手术等。
查看更多消化内科医生

相关推荐

胃食道反流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可以反流到食管引起症状,也可以进一步反流到咽喉、气道,引起咽喉和气道的症状,反流到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反流到咽喉、气道可以引起食管外症状,这是两部分。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嗳气、胸痛、胸口发堵、吞咽困难等等,这些都跟胃酸的刺激有关,吞咽困难除了和胃酸刺激有关,还可以跟反流造成食管狭窄有关。胃食管反流到达咽喉可以引起慢性咽炎,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清嗓、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等,甚至会引起咽喉部的一些病变,也就是通常说的反流性咽炎。胃食管反流还可以反流到气道,引起微吸入,引起慢性咳嗽、晕厥、哮喘、喉痉挛等等气道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长期迁延不愈,按照呼吸科治疗效果不好。所以,刚才说的胃食管反流是引起两部分症状,有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这些症状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不一样,是不同的组合,有的患者表现为反酸、烧心为主,有的患者仅仅表现为咳嗽、哮喘。所以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是非常多样的,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根据各个患者的特点进一步判断,如果判断不清楚症状是不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相应的检查,比如胃镜、食管测压,还有24小时反流监测,进一步确定这些症状是不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语音时长02:38''

胡志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20/04/19收听(96768)

食道反流的症状

"食道反流的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与消化道外症状,具体如下:1、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反胃。2、非典型的症状为胸痛、上腹部的疼痛和恶心。3、消化道外的症状包括口腔、咽喉部、肺及其它部位,如心和脑的症状,比如咳嗽、咽喉部不适、哮喘等。临床上反复出现烧心、反酸,特别是伴胸骨后疼痛不适,首先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多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加的时候可以加重。反胃是指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胃食管内容物,主要是胃内容物涌入口腔,其中反流物呈酸性,成为反酸。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是以咽喉炎、咳嗽、哮喘作为首发的症状来就诊。初诊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该要排除心绞痛,前者多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病程常与体位有关,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获得缓解。心绞痛则常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疼痛都有诱因,持续时间较短,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而且发作的时候常有心电图ST段的异常。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可有烧心、胸痛、咽部异物,以及咳嗽、哮喘等,涉及到不同部位和不同系统,因此内镜检查和试验性的抑酸药物治疗是鉴别本病的重要方法。在以食管外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差的时候,试验性治疗往往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语音时长02:29''

聂里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5/11收听(4747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9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