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是怎么治疗

2023-06-01 10:0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花斑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汗斑,是需要用抗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的。花斑癣是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是由于糠秕孢子菌感染了表皮。

会出现浅褐色或是轻度的色素减退的椭圆或圆形的斑片,表面有少量的鳞屑,通常发生在夏季,发生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像前胸、后背、腰部等部位,那么由于是真菌感染。

所以需要用抗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联苯苄唑、达克宁或是环利软膏都是可以的。但是提醒一定要规范治疗,一天用药两次,用药四周,才是一个完整的疗程。在这四周中,不管症状缓解到什么程度,一定要继续用药,满四周才可以彻底治愈花斑癣。

治好之后预防再发生花斑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如少熬夜、饮食均衡,这些都是提高抵抗力的必须要注意的事情。除了有效治疗之外,还能够减少花斑癣再次发生。

分享:

40

相关推荐

花斑癣怎么治疗

"花斑癣采用外用抗真菌剂,及角质剥脱剂治疗均有效,常用的药物有40%硫代硫酸钠加4%稀盐酸外用、3%-5%水杨酸酊、10%冰醋酸,以及唑类软膏。花斑癣患者要注意通风,避免居住、工作环境高温、潮湿,要勤洗澡,勤换内衣,预防花斑癣的发生。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以散在或融合的色素减退,或增深的糠秕状脱屑斑为其临床特征。此病好发于躯干,可累及颈部、腋窝、上肢及面部,也可波及其他部位,自觉症状不明显。花斑癣并非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易感性,花斑癣患者常有阳性家族史。2、环境接触发因素,气候湿热是该病重要的触发因素。3、皮肤性质,皮肤的出汗量、油性程度,及pH值对花斑癣的发病也很重要。4、免疫功能。5、其他如糖尿病、营养不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可诱发花斑癣。花斑癣好发于青壮年的胸、背、腋下、颈部,皮疹初起为小斑点,也可见脱屑,皮疹扩大融合后可呈灰色、淡黄色棕色或褐色,边缘较清楚,一般不高出皮面,可见光泽,淡黄色。皮损性形如汗渍,故俗称汗斑。皮肤损害多种多样,呈淡黄色或白色,其上鳞屑明显,形态各异,因而得名花斑癣。此病病程慢性,入冬后皮损减少或消失,入夏后反复,有些患者可伴发脂溢性皮炎。因此,该患者应该勤洗澡,勤换内衣,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

语音时长02:52''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7/05收听(58576)

花斑癣怎么治疗

"花斑癣患者经常用含有抗真菌药物的浴液洗澡治疗花斑癣,花斑癣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以散在、融合的色素减退或增生的糠皮状脱屑斑为其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躯干,也可以累及颈部、腋窝、上肢、面部或波及其它部位,自觉症状不明显。花斑癣并非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遗传易感性,花斑癣患者常有阳性家族史。二、环境触发因素,气候湿热是该病重要的促发因素。三、皮肤性质,皮肤的出汗量、油性程度以及pH值对花斑癣的发病也很重要。四、患者的免疫功能。五、其它原因,如糖尿病、营养不良、妊娠、口服避孕药、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可诱发花斑癣。花斑癣好发于青壮年的胸、背、腋下、颈部及腹部,皮肤损害初起为小斑点,可见脱屑,很快扩大融合,呈灰色、淡黄色、棕色或褐色,边界比较清楚,一般不高出皮面,可见有光泽的淡黄色皮损,形如汗渍,故俗称为汗斑。皮肤损害形态多种多样,呈淡黄色或白色,表面鳞屑明显,形态各异,因此得名为花斑癣。本病病程慢性,入冬后皮损减少或消失,入夏以后反复,患者要勤洗澡,保持皮肤的干爽、透气,可以经常用含有抗真菌药物的浴液洗澡,例如二硫化硒洗剂、酮康唑洗剂等等。"

语音时长02:29''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11/30收听(3443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0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