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脂肪变性是什么意思

2024-01-12 16:5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肝脂肪变性是肝脏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滴,其脂质主要是中性脂肪,常见于缺氧、缺血、中毒、感染等因素,影响肝细胞的脂肪代谢平衡,出现脂质在细胞内堆积。

发生脂肪变性的机制,主要是脂肪的合成或输入过多,如肥胖症或糖尿病;脂肪的氧化利用障碍,如中毒性肝炎;脂蛋白形成和输出障碍,如化学性肝炎。

重度的脂肪变性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细胞坏死。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轻者肉眼无明显异常,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质地较软、色泽淡黄至土黄、切面结构模糊、有油腻感,甚至质脆如泥。

镜下可见在变性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起初多见于核周围,以后变大且较密集的散布于整个胞浆中,严重时可融合为大空泡,形似脂肪细胞。

肝脂肪变性是病理诊断,其临床意义是肝脂肪变性为可复性损伤,病因清除后可恢复正常。重度的肝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可引起肝肿大、痛感和肝功能异常,长期的脂肪肝可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增生,甚至发生肝硬化。

分享:

51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7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