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都是怎么造成的

2023-07-27 17:5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数心跳时如果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足60次,称为心动过缓,或者有部分人是自己到医院查体时,发现自己的心跳每分钟在60次以下,属于心动过缓。部分病人查完以后比较害怕,想要知道心动过缓的原因,具体如下:

1、药物:首先要检查自己吃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等,如果吃了治疗心脏病的药,部分药物可以让心跳减慢,如冠心病病人,医生会开一种降心率的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如果是服用这些药物后引发的心跳慢,又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心跳慢,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继续用药即可;

2、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如果没有用任何药物,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甚至有些人心动过缓引发了头晕、一过性眼黑,甚至晕倒等症状时就要小心,一定要就医,让医生检查是不是由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引发的心动过缓;

3、甲状腺功能减低:当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心跳次数也会变慢,因为代谢变慢,所以这时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心动过缓。

分享:

32

相关推荐

什么是心动过缓?

所谓的心动过缓就是我们心跳的慢,通俗来讲,就是心跳偏慢。心跳慢在医学上它是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我们自己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脉搏,然后计数,如果一分钟的心跳低于60次,常规来讲就叫心动过缓。但是每个人的心跳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心动过缓,相对于不同的人,它的定义也是不同,比方有些正常人他自己经常体育锻炼,他的心跳可能就比正常人要慢,可能四五十次/分,但他没有什么症状。这种人虽然心动过缓,但也没有多大意义。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吃了药之后影响心跳,心跳也偏慢,这种都是药物所引起来的心动过缓。我们心动过缓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处理呢?主要是看他有没有症状,心跳低于60次/分,同时由于心动过缓引起来症状,我们这时候有处理的意义。心动过缓的症状主要是和心跳慢有关系,心脏它是一个血泵,这个泵主要是为了把血打出去,来供应全身各个器官的供血。心跳慢之后,它都是在每分钟所打出去的血,血量会减少,它直接引起来的就是各个器官可能会引起缺血,比方肌肉缺血之后,我们运动都会出现乏力,大脑要缺血,可能没有精神。比方肝肾、各个脾脏,还有胃肠道缺血,它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等一些症状。所以心动过缓主要的症状是由于缺血引起的乏力、头晕、平常的精力不足。还有一部分人,如果心动过缓比较严重的,它可以引起脑部的缺血,可能会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语音时长02:09''

丁立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7/06/20收听(18396)

心动过缓的症状有哪些?

心动过缓对人体的影响就是由于心跳慢,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的降低,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缺氧、缺血之后引起的一些症状,常见的就是脑部缺血之后,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没有精神,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症状。但是也有心动过缓它还有轻重之分,如果心动过缓进一步的加重,心跳得非常的慢,比方二三十次/分了,甚至突然出现心脏的停跳,这时候都会引起严重的一些症状,我们头部突然的缺血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时间再进一步加长,就可能会引起一过性的意识丧失,也就是晕厥、摔倒,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病变。比方我们曾经碰见过有65岁的一个老年人,他平常是有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但是某一天,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就栽倒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晕倒,后来我们回顾他的一些心电图,还有Holter,也就是动态心电图的资料,就发现他本身有窦缓,同时还有房室的传导功能障碍,就是房室阻滞。他出现晕厥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突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停跳的时间如果超过了3秒以上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如果进一步的延长,比如超过6秒以上,可能会出现晕倒、意识丧失。他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所导致的意识丧失。对于心动过缓的来讲,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的去初步的检测一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一摸自己的脉搏,搭在桡动脉这个位置,我们可以观察,摸一摸,计数一下,比如计数一分钟,看自己的心跳到底有多少次,如果低于60次/分,这时候我们就要怀疑是不是有心动过缓,同时如果有症状,比方平常有头晕、乏力,甚至有眼前一过性发黑的这种情况,就可以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来最常规的检查主要是先做个心电图,先初步的评估一下,心率每天24小时它也是在变动,也许在当时做心电图的时候,心跳是正常的,在其它的时间可能会有降低,最客观的一个方法,我们就要把心电图的时间要延长,所以叫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24小时心率的情况。它可以非常客观的评价全天24小时,不论白天、黑夜,不同时段的心率变化。如果出现心跳慢的很厉害,很异常的情况,它都可以截取心电异常的一个片段,然后给打出一个客观的报告给大夫,我们才能够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诊断。

语音时长03:11''

丁立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7/07/10收听(8551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3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