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泌尿外科
手机浏览
尿毒症是指肾脏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后,肾功能接近于完全丧失时出现的病症。尿毒症多是从血肌酐角度定义,尿肌酐不能准确反映肾功能衰竭程度,包括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因此,判断患者是否为尿毒症,需用血肌酐和肾脏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进行判断。若血肌酐达到700μmol/L多以上时,这时认为患者已进入尿毒症时期。但肌酐数目达到700μmol/L,也并非一定会出现尿毒症,需看患者处于什么状况,有些特殊情况下,如过多运动或患者年纪较轻等代谢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出现肌酐数目较高的情况,但并不一定是肾脏功能出现严重状况,所以是否出现尿毒症,还需要前往医院,做一系列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分享:
尿肌酐可以反映肾脏疾病,但是不能诊断尿毒症。正常人尿肌酐水平在5.0-16μmol/L,诊断尿毒症一般需要查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临床上目前公认的是应用肾小球滤过率诊断尿毒症。当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时,考虑为慢性肾脏病五期,即尿毒症期。此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少尿、无尿、电解质代谢紊乱、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胸闷、憋喘等,需要积极的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
李伟│泰安市中心医院
2019/05/15收听(84826)
尿毒症的诊断不是根据尿肌酐的高低进行判断的,尿肌酐再高血肌酐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可以诊断为尿毒症。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这种物质经过肾脏滤过,但很少经过肾脏重吸收和分泌,所以是代表肾功能的指标。如果患有慢性的肾脏疾病,肾脏疾病逐渐发展,对于毒素的清除不断减少,就会导致血肌酐的升高,血肌酐升高到707umol/L以上时,考虑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在尿毒症期,由于肾脏对于毒素的排泄减少,会导致尿中的肌酐降低而不是升高,因此尿中肌酐升高的时候,一般说明肾脏的排毒能力是正常的,而不是患有了尿毒症。
韩正斌│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9/07/18收听(41196)
"尿毒症的诊断,其中之一的条件就是血肌酐≥707μmol\/L。不过血肌酐即使达到这个数值,也不一定意味患者就是尿毒症。因为血肌酐升高代表着肾功能衰竭,而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完全有希望恢复的,而慢性肾功能衰竭不能恢复,两者的鉴别意义非常重大。如果患者肾脏彩超提示有肾脏缩小,血常规提示患者有贫血,电解质的检查提示患者有低钙、高磷血症,甲状旁腺功能检查提示患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上述这些指标提示患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同时血肌酐达到707μmol\/L以上,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患者是尿毒症。"
周琪│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2018/10/28收听(76758)
在临床上,一般把肌酐超过707umol/L定义为尿毒症期。但是,由于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所以它很容易受到患者肌肉的含量、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用肌酐的值来界定尿毒症期,不完全可靠,需要剔除上述因素的影响。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一个名词:肾小球滤过率。它综合了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结合肌酐值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一般来说,将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ml/min,定义为尿毒症期。而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低于15ml/min就定义为尿毒症期。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就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了。
2018/10/27收听(82936)
尿毒症肌酐值应>707μmol/L,但肌酐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现临床多推崇以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定义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可分为四期,...
赵进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4/28阅读(3755)
"在临床上肌酐大于707μmol\/L,可以称为尿毒症期。但是目前较推崇应用肾小球滤过率判断肾功能衰竭的阶段,如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则称为慢性肾脏病五期,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此期建议积极使用保肾药物治疗同时,可以应用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手术治疗。但是不是所有的肌酐到达707μmol\/L均需要透析治疗?除非患者出现明显的憋喘、电解质代谢紊乱、大量的心包积液等,需要急症透析时,才需要积极的行肾脏替代治疗。"
2019/06/26收听(50492)
临床上肌酐>707μmol/L称之为尿毒症,但肌酐值容易受到年龄、性别、体重、肌肉活动、营养状态的影响,有的患者高达1000μmol/L仍无明显的尿毒症的临床症状。内生肌酐清除率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时候是慢性肾脏病五期,即终末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后若无明显的尿毒症的症状,可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并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可给予药用炭片、尿毒清颗粒降肌酐及进行结肠透析。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做好血管通路的准备,可行内瘘术,因为内瘘成熟约6-8周,一旦出现尿毒症的症状就要进行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因为并发症比较多、依从性差,需要提前进入透析状态。
田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2020/09/24收听(81676)
"尿毒症的肌酐,一般是指肌酐大于707μmol\/L以上,称之为尿毒症。还可以结合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数值来看,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以下,也可以称之为尿毒症。如果达到了肌酐707μmol\/L以上,这个时候需要作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如果长期毒素水平过高,肌酐不能从体内有效地清除出去,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尿毒症脑病、尿毒症的心包炎、尿毒症肺炎以及消化道出血,或者是严重的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因此做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就是帮助将肌酐排除出体外。"
苏洁茹│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
2019/06/26收听(24760)
"如果发现血清肌酐异常,需要积极的寻找原因,以方便治疗、判断预后。肌酐来源于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这种蛋白质有外源性摄入的蛋白质以及机体本身蛋白质的代谢,如果控制了外源性蛋白质的摄入,使外源性蛋白质代谢产物也就是肌酐减少,血清中的肌酐相应的会降低。如果机体本身比较瘦弱,肌肉含量比较少,机体本身含有蛋白质比例也比较小,代谢成肌酐的比例也少,可以使肌酐在比较低的水平。如果血清肌酐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到尿毒症水平,也就是大于707μmoI\/L,这时候仅仅限制外源性蛋白的摄入和减少机体自身蛋白质摄入的办法可能无效,就需要服用某些排毒的药物,增加从尿液和肠道中排出肌酐的几率,进一步需要血液透析的治疗,用机器排出肌酐。"
彭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20/04/12收听(39118)
"判断是否达到尿毒症的标准,以血浆肌酐水平超过707umol\/L为依据,但是还需要满足贫血、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双肾萎缩等表现,而且必须有≥3个月的病程。如果病史较短,且有急性胃肠炎等导致肾前性灌注不足的因素,以及以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肾后性梗阻为主要原因出现的短期内血肌酐水平≥707umol\/L,不可以断定是尿毒症。"
徐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
2018/10/29收听(55986)
尿毒症是以前的概念,通常认为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的时候,就算是尿毒症。这一期换算下来... 马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6/13播放(38775)
尿毒症是以前的概念,通常认为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的时候,就算是尿毒症。这一期换算下来...
马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6/13播放(38775)
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由肌肉组织代谢产生,99%的肌酐都是通过肾脏排泄,所以肌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功能。当肌酐超过707μmoI/L以后就是尿毒症。这时候往往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当进入尿毒症以后,除了肌酐升高以外,往往会伴随有恶心、呕吐、贫血、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这时候除了规律透析以外,还要定时的口服降压、降糖药物或者是铁剂、钙片、促红素等药物,来预防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的发生。期间的饮食主要是控制水分的摄入,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每次透析间隔,体重不要超过2kg。饮食方面注意低钾、低磷饮食,不要吃香蕉、桔子等高钾食物,也不要吃罐头、方便面等含有防腐剂的食物,因为里面的磷含量特别高。
李方晓│开封市中心医院
2018/10/27收听(10322)
尿毒症期肌酐大于707μmol/L,但现在医学进步,肾功能衰竭诊断不仅看肌酐,现在分期是按照C... 黄仁发│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2023/07/22播放(54096)
尿毒症期肌酐大于707μmol/L,但现在医学进步,肾功能衰竭诊断不仅看肌酐,现在分期是按照C...
黄仁发│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2023/07/22播放(54096)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到终末期,肾脏丧失排除毒素和水分的功能,使毒素和水分在体内聚集,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尿毒症体内毒素以肌酐为代表,血清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正常人的血清肌酐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大约在106μmol/L 以下和88.4μmol/L 以下。如果达到了尿毒症期,血清肌酐已经升高到了707μmol/L ,这时需要肾脏替代来进行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有条件的进行肾脏移植。不管进行哪一种肾脏替代治疗,都是将机体的代谢废物,例如尿素氮、肌酐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使血管、尿素氮和肌酐充分降低,使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发挥接近正常的功能。
2020/07/20收听(43638)
肌酐持续在707umol/L以上为尿毒症,肌酐受年龄、体重、饮食等干扰因素较多,因此肌酐不是评价肾脏功能最佳指标。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可诊断为尿毒症,肾小球滤过率可通过肾脏ECT检查,或者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在检查时需要遵守检查要求,避免出现误差。尿毒症为肾衰竭终末期,需要准备或者开始透析治疗。
於文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6/22收听(69154)
尿肌酐达到了38000μmol/L,并不是尿毒症。正常人的尿肌酐,一般是8800-17600μ... 彭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23/05/26播放(34776)
尿肌酐达到了38000μmol/L,并不是尿毒症。正常人的尿肌酐,一般是8800-17600μ...
2023/05/26播放(34776)
尿肌酐升高和尿毒症没有因果关系,尿毒症的... 马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3/08/16播放(43878)
尿肌酐升高和尿毒症没有因果关系,尿毒症的...
2023/08/16播放(43878)
"尿肌酐高不是尿毒症,对于尿毒症的诊断主要是检查血肌酐,血肌酐超过707μmol\/L,说明肾脏疾病发展到了尿毒症。肌酐是人体的一种代谢废物,主要来源于肌肉组织,绝大多数肌酐需要通过肾脏排泄,所以尿肌酐的浓度比较高。在临床上对于肾脏的评估,除了检查肾功能以外,还需要检查尿常规、肾脏彩超等项目,以综合了解病情。因为在很多肾脏疾病早期,患者首先表现为尿检异常,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这个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通过积极的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避免肾脏疾病的恶化,在日常生活方面注意预防受凉感冒、不要熬夜、过度劳累。"
2021/05/25收听(97384)
"正常人的尿液中存在一定量的肌酐,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体内排出肌酐绝大多数是通过肾脏排除,从而在尿液中表现出来,只有一小部分通过肠道排出。尿液中的肌酐存在一个正常的浓度,大约每升尿里边有8840-17680μmol。如果超过这个值,说明肾脏功能强大,能将机体代谢的肌酐排出体外,反应了肌体摄入外源性蛋白质过多,或者机体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过多,从而使尿中的肌酐排出体外。如果尿中的肌酐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有可能是摄入蛋白质过少,或者机体比较瘦弱。也有可能是机体产生的肌酐浓度是正常的,但是由于肾脏出现了损害,不能将机体产生的肌酐正常的排出体外,从而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2020/08/03收听(49958)
尿肌酐的正常值,男性和女性稍微有差别,男性在800-2000mg/d而女性在600-1800mg/d。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肌酐在血液中循环被称为血肌酐,血肌酐经过肾脏滤过进入尿液就成为尿肌酐。尿肌酐升高和肌肉代谢增加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发热的时候、剧烈运动之后或者在饥饿的时候都可能引起尿肌酐升高。有些慢性的消耗性疾病在糖原和脂肪都消耗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会消耗肌肉,也会引起尿肌酐升高。而尿肌酐降低恰恰相反,如果患者肌肉已经出现了萎缩或者患者已经出现了肾衰,血肌酐无法从肾脏滤出,尿肌酐自然也会减少。如果尿肌酐出现了变化应该结合血肌酐综合判断,单纯通过尿肌酐判断相对准确性比较差。
2019/04/25收听(89860)
北京安贞医院 韩毅力
播放次数:3.77万
积水潭医院 何峰
播放次数:3.23万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任黎刚
播放次数:2.54万
宜春市人民医院 罗子云
播放次数:3.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