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感染科
手机浏览
免疫性肝炎的全称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隶属于一大类疾病,即自身免疫性肝病里的一大类疾病,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其中的一种。
这一大类病都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自身的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这些自身抗体针对自身肝脏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均可进行损伤,从而导致肝脏炎症,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中胆管的炎症。
长期肝脏炎症可以引起疾病逐渐进展,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的结局可以引起肝脏硬化,甚至引起肝脏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别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外界因素所导致的肝脏疾病。
分享:
"免疫性的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导致的诱因是自身免疫,然后逐步引起了肝脏的炎性损害,并逐步会导致肝细胞坏死、结节增生、纤维增生,从而形成假小叶,发展成肝硬化,严重的还会进展成肝衰竭。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血清、肝功能的转氨酶升高,并且自身的相关抗体阳性,而进行组织学的病理检查,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一种肝炎,目前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减缓肝脏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结合保肝治疗,来进一步缓解疾病的进展。"
孟泽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2020/06/16收听(42458)
"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之后,免疫细胞攻击自身肝脏组织而导致肝脏炎症、坏死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同时伴有球蛋白IgG的升高。在肝脏病理学上可以表现为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浸润、玫瑰花环形成等,在血液中可以查到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阳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是要服用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如激素硫唑嘌呤等,这个病起病是比较隐匿的,有时候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肝纤维化期了。"
俞晓芳│厦门中医院
2020/01/25收听(55766)
"免疫性肝炎全称叫做自身免疫性肝炎,它常见于女性病人,尤其是青壮年的女性,这一类的肝炎首先诊断是有一定难度的,它需要自身免疫性的指标,如果诊断已经明确,它的治疗相对比较单一,首选的药物就是激素治疗,激素可以是强的松,也可以是甲泼尼龙等。如果单用强的松效果不好,可以联合硫唑嘌呤。无论是单用强的松治疗还是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一方面要观察它的有效性,是不是降低了转氨酶,是不是其他指标得到了逆转,同时也要关注它的不良反应。因为强的松和硫唑嘌呤都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力,在治疗好免疫性肝炎的同时,可能会引发人体其他的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非常严重,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需要关注。"
李庆彦│聊城市人民医院
2018/04/21收听(19544)
"免疫性肝炎严不严重,和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是相关的,如果肝功能是轻度到中度损害,一般是不严重的。如果肝功能是重度损害,病情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甚至出现重型肝炎的可能。对于免疫性肝炎,需要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部分患者可能会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对于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需要注意复查,并定期监测,因为激素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的反应,甚至会诱发感染等。"
邓项俊│六安市人民医院
2019/02/13收听(87114)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其他的肝炎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患者也是有乏力,与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刘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19播放(56652)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其他的肝炎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患者也是有乏力,与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刘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19播放(56652)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类临床肝脏疾病,随着监测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免肝的认识,自免肝的发生率及诊断的正确率逐渐的提高。首先,自免肝的分类可以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除了基础的保肝护肝治疗以外,可能需要用比较特殊的保肝药物。比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达到修复胆管的作用。对于治疗不好的效果,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比如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严重的病例必要的时候要考虑肝移植。"
戚敬虎│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8/04/25收听(1393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后差异较大,未经治疗患者可缓慢进展为肝硬化,严重自免肝患者如不治疗,3年生存率为50%。自身免疫性肝炎简称自免肝,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我国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自免肝的预后差异较大,未经治疗患者可缓慢进展为肝硬化,或发展为急性、假急性爆发性肝病,最终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回顾性分析表明严重自免肝患者如不治疗,3年生存率为50%,5年为10%,治疗后患者20年生存率达80%,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别,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较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自免肝常见于青壮年女性,诊断有一定难度,需自身免疫性指标。如诊断已经明确,首选激素治疗,如强的松、甲泼尼龙等。单用强的松效果欠佳,可联合硫唑嘌呤。用药需观察有效性,是否降低转氨酶,是否其他指标得到逆转,同时也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康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06/19收听(13822)
免疫性肝炎一般指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不会传染,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远期的疗效也... 阎文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19播放(26900)
免疫性肝炎一般指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不会传染,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远期的疗效也...
阎文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19播放(26900)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以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病例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自身免疫性肝炎根据血清自身抗体可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最为常见,相关抗体为ANA和SMA。Ⅱ型特征为抗-LKM-1阳性。Ⅲ型的特征为血清抗-SLA/LP阳性,也有学者认为Ⅲ型应归为Ⅰ型。各型的病因,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本病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主要的发病因素,而其他因素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引起的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破坏,产生针对肝脏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破坏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张珣│武汉市第五医院
2018/04/17收听(50572)
"免疫性肝炎是指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血液之中的抗核抗体较高,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必要时患者需要做肝脏穿刺活检,根据活检结果确诊。对于此类情况,患者需要根据病因积极的服用药物,预防进一步形成肝硬化,患者的预期寿命主要和肝硬化形成之后失代偿期的症状有一定关系。如果患者没有进行病因治疗,后期发生肝硬化,继而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降低,此类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形成肝功能衰竭,以及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主要还是病因治疗,只要控制住病因,进一步肝硬化的可能性会变小,只要预防肝硬化,患者多会和正常人生存期无异。"
邢文军│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2019/03/24收听(31380)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溶血性疾病,是因为机体免疫混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在肝、脾、血... 徐文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3/12/28播放(34189)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溶血性疾病,是因为机体免疫混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在肝、脾、血...
徐文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3/12/28播放(34189)
"活动性肝炎一般是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免疫耐受期,也就是表现肝脏炎症是静止的。相对应乙型病毒性肝炎就是活动性肝炎,它是指乙肝病人转氨酶升高,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检测乙肝病毒是阳性,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一般需要针对肝炎病毒或者升高的转氨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活动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并且病毒也是阳性,就需要使用干扰素或者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2019/12/23收听(63610)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做肝脏穿刺检查。因为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是一个积分诊断,而肝脏病理学的检查占的分数比重比较大。自身免疫性肝炎在病理学上有特殊的表现,可以和其它原因导致的肝炎做重要的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早期时,外周血中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可以是阴性的,不能因为抗体阴性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做了肝活检之后可以判断炎症活动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进展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可能,这对药物剂量大小的使用,以及是否要合用抗肝硬化的药物都有重要参考。并且对治疗之后再次活检评估病情是否好转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20/02/12收听(44338)
活动性肝炎通常是指肝脏炎症处于进展阶段,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阶段,也就是乙肝的发病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乙肝患者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表现出食欲进行性的下降、全身无力、恶心、反酸、厌油、腹胀等表现。可以检查肝功能了解病情,如果肝脏功能明显异常出现黄疸时,还会表现出眼黄、尿黄等临床症状。在活动阶段的肝炎一定要积极保肝抗炎治疗,此时可以选择双环醇、水飞蓟宾、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等药物进行治疗,还需要动态观察肝功能情况。
黄津│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2020/03/13收听(45938)
"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无肝病基础者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换等功能发生严重的障碍,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肝衰竭一般常见于药物引起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一般以乙型肝炎病毒,或者是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为多。爆发性肝炎的临床症状是以乏力、黄疸、发热、出血、意识障碍以及纳差、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典型临床症状就是肝性脑病、黄疸。爆发性肝炎的治疗可以选择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以及外科的治疗。如果爆发性肝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往往较严重,死亡率较高。"
王雅晶│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2021/07/21收听(35918)
迁延性肝炎是时间较早的概念,现在的概念,迁延性肝炎指的是肝脏的炎症活动,反复炎症活动迁延不愈,... 阎文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3/10/30播放(41108)
迁延性肝炎是时间较早的概念,现在的概念,迁延性肝炎指的是肝脏的炎症活动,反复炎症活动迁延不愈,...
2023/10/30播放(41108)
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骨髓的造血补偿能力从而发生贫血。红... 徐文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3/12/29播放(37278)
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骨髓的造血补偿能力从而发生贫血。红...
2023/12/29播放(37278)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异己成分或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构成人体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并协同和参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异常的病理反应以及免疫耐受等,按介导效应反应免疫介质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以及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对于免疫反应,还可以按疾病种类进行免疫反应的分类,比如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于此种自身免疫导致的相关免疫反应,机体可以通过相关检测进行发现。"
罗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1/06/19收听(61612)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或者变异的自身成分作出防御反应的一种过程。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免疫反应和特异免疫反应。非特异免疫反应是一种共性的免疫防卫功能,构成人体防卫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免疫反应可以对一切外来侵入进行防御和清除,但是,免疫防御的效果很一般,具有面广而效果不强的特点。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是一对一的免疫反应功能。它可以阻挡相应的外来侵入,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但是其免疫防御的面积不广。"
于园园│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2019/05/08收听(95838)
"什么叫免疫?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瘟疫。用现代的观点来讲,人体具有一种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测的功能,就叫做免疫。具体如下:1、生理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其他微生物的疾病;2、自身稳定,人体组织细胞不停的在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的和受损伤的细胞,而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就是免疫所起的作用,叫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主要是对发生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监视,及时识别出来并把它消灭掉,在人体抗肿瘤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平常大家所说的免疫,很多人会认为就是人体的抵抗力,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免疫并不是单纯代表人体的抵抗力,而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包括机体对异物、病原生物体或者非变生物体的识别,排除和消灭等一系列过程。当然,这种过程可能会引起自身的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所以免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杨铁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14收听(69370)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