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出院后长期吃什么药

2023-04-06 17:5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脑梗即脑梗死出院后长期服用何种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服用不同的药物。但一般来说,主要是长期服用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药物,例如降压药、调节血糖的药物;另外就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两种,酌情选用其中一种,或者是短期内联合使用,但是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联合使用。

他汀类的药物也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能减少脑卒中的33%左右,阿司匹林能减少脑卒中的17%左右,两者联用能够减少脑梗复发的一半以上。他汀类的药物种类也比较多,例如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至于具体选用何种他汀类药物以及具体的用药剂量,需要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主管医生了解具体情况,会根据具体的血脂水平、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肝肾功能等,来选用适合自身的他汀类药物。

分享:

52

相关推荐

脑梗需要吃什么药

"脑梗死分为急性期和康复期,在发病4个半小时内如果有适应征,可以超急性期溶栓治疗,还有取栓治疗。超过了时间窗,就一般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脂、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等。还有对症处理,包括护胃、调控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等等。对于康复期来说,主要是针对瘫痪侧肢体、言语功能障碍等康复治疗,患者主要在康复理疗科等科室进行。同时还需要注意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尤为重要,主要是针对病因。二级预防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和降低致残,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因素、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种族、家庭遗传性疾病等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还有同型半胱氨酸高、脑血管狭窄,还有吸烟、饮酒等等。对于发生过一次脑梗死的患者,应当注意寻找病因和危险因素,治疗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做好二级预防。对于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同时还需要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长期预防。如果有血管狭窄,还需要针对狭窄的血管进一步处理,包括支架植入和内膜剥脱术。如果有心脏房颤,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钠、达比加群等抗凝治疗。如果有风湿免疫类的疾病,需要注意原发病的正规治疗。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在按时吃药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健康饮食。每个病人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语音时长02:23''

刘磊亳州市人民医院

2019/08/12收听(9665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9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