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是一种临床症状的诊断,而非病因诊断,是指多种病因所导致的肝脏出现炎症损伤,伴有皮肤及黏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由于引起黄疸性肝炎的病因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也各有差别,各种类型的肝炎均可因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性肝炎。因此各种肝炎的病因均可引起黄疸性肝炎,常见的病因包括如下:
1、病毒感染:包括嗜肝病毒感染,临床上多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嗜肝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2、药物性肝炎:如对乙酰氨基酚、胺碘酮、环磷酰胺、环孢素及部分中药等,可导致肝脏损伤;
3、酒精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或急性酒精性中毒可导致;
4、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的肝脏损伤;
5、其他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性损害,产生肝炎,同时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黄疸性肝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患者,大部分可在3个月内恢复;部分黄疸性肝炎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经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无法根治,另有部分肝炎迁延不愈,或肝脏损伤较重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无法治愈、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