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手机浏览
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是由慢性胃炎,或者胃动力差等功能性疾病引起。大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便性状变化不大,但有时有便秘。另一种是伴有消化酶的不足,大便表现为糊状便,即有一些没有消化的颗粒,同时伴有酸臭的味道,以上都是由胃的疾病造成。
肝胆疾病也可造成消化不良,出现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厌油等症状。小肠疾病也可造成消化不良,出现稀糊便或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症状。另外,胰腺疾病也可造成消化不良,如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同时伴有泡沫样便,大便有恶臭味,有时大便可呈漂浮状。
分享:
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的一组疾病,可以分为物理性消化不良与化学性消化不良。物理性消化不良包括动力性疾病,导致胃窦不能充分研磨食物,化学性消化不良包括慢性胆囊疾病、慢性胰腺疾病,导致胆汁胰酶缺乏,而使食物无法充分分解。消化不良可以产生渗透性腹泻,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混在大便中排出。而且消化不良可继发菌群失调,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可以导致杂菌生长,杂菌生长可进一步加重腹泻,大便中除混有未消化食物,还可出现恶臭,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脂肪泻是其典型代表。对于各种消化不良的疾病,可以使用调节胃肠蠕动的药物,以及消化酶进行对症处理。
彭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3/30收听(58616)
"消化不良会有很多症状,排便也有很多表现。多数消化不良的患者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加,一天5-6次甚至更多,因为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排便后症状可缓解,大便会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有的大便会伴有泡沫现象,还有些带有黏液样成分,表现为便秘现象,因为消化不良肠道蠕动功能减退致使大便形成减少,水分丧失引发便秘症状,部分患者的大便不成形,带有酸臭味道。消化不良多数情况见于饮食习惯不良、胃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当出现上述大便情况考虑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口服健胃消食药物等方法缓解。"
江雪梅│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0/03/10收听(32176)
"消化不良、不排便是大便长时间在肠道蓄积,肠道蠕动减慢所致,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药物治疗:一般可以口服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刺激肠蠕动,还可以服用消化酶等协助消化,同时还可以服用益生菌等,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肠道益生菌,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不排便时可以给开塞露或肥皂条,塞肛等协助排便,甚至手法排便。2、调节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过快、过饱进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果蔬,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食用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以及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协助排便,并可予适量饮蜂蜜水润肠。还可以通过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一般早晚各一次,以双手手掌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腹部,促进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董晓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2023/03/22收听(16838)
"消化不良、不排便,一般考虑以下方法处理:1、药物治疗:可以服用促胃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以及伊托必利进行治疗,通过对于不排便可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口服消化酶制剂来治疗消化不良,改善肠道不消化的症状。2、对因治疗:如果患者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为胃肠道疾病所致,根据病因进行治疗。3、调节生活方式:消化不良的患者注意平时要饮食进行相关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柔软,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一定要尽快上卫生间,每天多吃蔬菜,香蕉,红薯、蜂蜜等,这些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还可以使用开塞露纳入肛门内起到润肠通便作用,但注意防止损伤肠道。改善消化不良不排便的关键是改变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改善消化不良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关键。"
2023/03/22收听(42694)
"消化不良而且有排便以后还想继续排便,在临床上称里急后重,常见于功能性疾患,比如肠易激综合征或者胃肠功能紊乱。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避免过于油腻、辛辣以及寒凉的食物。另外,出现里急后重也不要掉以轻心,比如结肠腺瘤、结肠的其他肿瘤、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其他相关疾患,也有可能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情况。如果该类情况长期、反复迁延存在,建议一定要到消化内科行肠镜等相关检查来排除其他疾患。"
张强│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2019/12/09收听(79220)
"消化不良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里面,有4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有腹胀、腹痛、腹部烧灼感等症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比如药物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这种时候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也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还有急性胰腺炎以后出现脂肪酶、淀粉酶分泌不足,胃蛋白酶分泌不足这样的情况下,也可能引起药物性或者是化学性的消化不良。如果这些原因都找不到,就诊断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就是目前研究还没有办法找到病因的一种疾病。"
单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06/27收听(91034)
消化不良往往包括化学性消化不良和机械性消化不良,原因分别如下:
1、机械性消化不良...
唐少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12/09播放(66574)
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
王秋莹│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05/10播放(98436)
"消化不良它是其实是一个症候群。可以表现为腹胀、上腹疼痛、餐后饱胀感、上腹烧灼感、早饱、嗳气、打嗝,这一类的症状统称就是消化不良。通常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胃炎,比如药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还有一些因为自身原因、疾病所导致的消化酶分泌不足。比如胰腺炎以后出现脂肪酶、淀粉酶分泌不足。这些病因都找不到,就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就是目前找不到原因所引起的这一类症状。"
2018/06/27收听(16566)
消化不良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指由胃肠道疾病或者其它系统疾病所引起的一种或者一组症状,...
张媛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1/30播放(93490)
"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1、精神压力太大,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很快,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如果身体和心理不能适应这些压力,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比如消化不良。2、不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生冷、刺激的食物,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经常喝酒都会导致消化不良。3、感染了细菌,比如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消化不良。4、一些胃部疾病比如胃溃疡也会导致消化不良。5、药物的副作用,比如经常吃治疗关节炎和心脏病的药物,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消化不良。所以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到医院做检查然后再对症治疗。"
周毅│湖北省中医院
2020/01/22收听(59298)
临床上常见的消化不良,多因暴饮暴食、肠胃功能紊乱或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引起消化功能减退、消化液分泌异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不良也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胆系统疾病或者肠道疾病,都容易引起胃动力不足、肠胃运动异常,出现早饱、嗳气、泛酸、烧心、胃疼等不适症状。胃病可以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等治疗。如果伴有胃胀、胃动力不足,可以口服吗丁啉。消化不良也可以配合舒肝健脾和胃消食的中药调理,同时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梁国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04/22收听(92606)
消化不良是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常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食欲不振...
赵鲁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2/06播放(71272)
消化不良在临床是非常常见的,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消化不良是一组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同时还可以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等其他症状。消化不良根据病因又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具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是经过检查排除了可以解释的器质性疾病,同时又符合罗马Ⅳ的诊断标准,功能消化不良在罗马Ⅳ中又分为两个亚型,一个是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另外一个是上腹痛综合征。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由于消化道的疾病引起,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的溃疡、消化道的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另外有一些口服的药物像是口服的抗生素、茶碱类、恩塞类药物,服用之后也会引起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
2017/10/18收听(66608)
"总是消化不良与不良饮食习惯、肠胃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有关。部分人饮食上喜好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虽然会造成感官上的刺激,却会影响到肠胃功能,经常吃这类食物会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会诱发消化不良。当肠胃系统存在有肠胃功能紊乱时,肠胃的蠕动能力相对虚弱,消化液分泌也会相对缺乏,无法将食物消化、分解导致消化不良。肠道中存在有大量菌群,在菌群平衡的状态下,肠道可以正常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蠕动功能也是正常的。一旦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就会导致肠功能低下,肠液分泌相对减少,吸收能力也会逐渐减弱而诱发消化不良。"
谷阔│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0/01/31收听(52006)
"排便是人体的正常需要,正常人排便频率为3次\/天至3次\/周之间,排便频率<3次\/周即考虑为便秘。便秘是消化科门诊常见主诉,可分为继发性便秘与原发性便秘,继发性便秘是指继发于一些器质性疾病的便秘,而原发性便秘更为常见也叫功能性便秘。针对原发性便秘应当采用以下的综合性措施来处理:1、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心平气和、细嚼慢咽、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大的食物、避免焦虑抑郁、适当增加锻炼,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2、使用一些缓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等。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排便。"
2020/04/07收听(76052)
"患者可以多饮水,并适当活动,这样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的频率和节律,从而可以帮助排便。患者可以口服常用的一些通便药物,比如液体石蜡、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等。患者可以应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来辅助排便,常用的有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等。建议患者应观察排便性状和习惯,若长期需要通便治疗,建议患者应前往医院完善肠镜、钡餐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动力学异常。"
张远臣│北部战区总医院
2019/06/24收听(81346)
如果想要每天排便,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饮食调整:要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杂粮等...
聂里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1/24播放(97616)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促进排便,首先生活方式的管理,如果是轻度便秘的患者,可能通过饮食、排便习惯的改变,从而来促进排便。比如可以采用蹲便,蹲便比坐便更利于排便,因为蹲便的时候肛门周围括约肌会更放松,可以缓解大便的梗阻,并且下蹲的姿势也可以使腹压增大,有助于顺利的排便。并且养成很好的排便习惯,定时的去排便,一定要避免有便意的时候而因为繁忙没去排便,时间长了就不利于排便。还有就是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它主要包括水果跟蔬菜,含有很多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排便,比如可以吃一些带皮的苹果、奇异果,还有一些谷内物质,都有助于排便。还有要增强我们的体质,放松心情,保证足够的睡眠对于排便也是非常有好处。饮水每天建议应该喝2000ml左右的水,这样也有助于排便,避免要使用其它的一些高热量食物,对排便其实不利。适当的腹部按摩,可以从右下腹或逆时针的方向到左下腹进行按摩,也是有助于排便。如果上述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还没有排便,这时候可能就要依赖于药物。排便药有很多,有中药跟西药,建议药物尽量不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有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依赖,尤其是刺激性的泻药,比如说含有蒽醌类、酚酞类的药,比如说大黄、芦荟这些成分的通便药,它对肠道其实是一个刺激性,长期服用有可能肠道的蠕动反而会减慢,反而使便秘更加严重,不服药以后便秘有可能更加严重。所以泻药还应该是按需服,而且最好是在上述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调节下临时服用,才比较科学。"
宗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4/13收听(83222)
"如果想要保持每天都有排便,先要保证肠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或者至少没有严重的病变。患者要保持每天正常的活动和合理的饮食,正常的活动是指每天适当的运动,因为适当的运动会保证胃肠蠕动,进而有利于排便。合理的饮食,比如每天要多进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有利于辅助排便。如果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肠道的炎症、感染、息肉、溃疡、肿瘤等。这时就需要完善肠镜、腹部CT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后,才可能保持每天正常的通便、排便。"
2019/06/04收听(47140)
北京安贞医院 李雅君
播放次数:2.47万
临汾市妇幼保健院 李新炜
播放次数:2.25万
中山市博爱医院 谭晓林
播放次数:3.2万
北大一院 田雨
播放次数:2.99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