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
血液内科
手机浏览
单纯看字面,血凝即血液凝固,是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血凝的过程较复杂,在机体内是一个调动很多因素的精巧的过程,外伤、感染或者很多诱因都可以触发。
以外伤为例,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壁有一个缺口,首先局部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使出血减少。其次,很多血小板会聚集在这个地方形成血小板血栓,很多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一个血凝块。这三个环节共同让血液凝固,减少身体的损伤。
分享:
血凝指的是血液的凝固。血是流动的,血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就是血凝,伤口停止出血就是血液凝固。... 欧晋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5/24播放(42840)
血凝指的是血液的凝固。血是流动的,血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就是血凝,伤口停止出血就是血液凝固。...
欧晋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5/24播放(42840)
血凝就是血液凝固,是指人体的血液具有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的功能,血凝也是人体止血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如果血凝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出现明显出血的症状,如血友病的患者就是由于血凝障碍,病人自幼出现外伤后不易止血,皮下或者肌肉、关节内的出血等等。血凝是通过一系列凝血因子的放大反应来实现的,人体的凝血途径有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两种,无论哪种凝血途径出现障碍,都会导致血凝功能障碍,病人表现为皮下瘀斑,鼻腔、牙龈出血,或者外伤手术以后不易止血的情况。一般通过凝血常规检查,就能够发现是哪种凝血途径出现问题。一般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检查指标,PT是反应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无论是哪种凝血途径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凝血常规来发现。
刘加强│日照市人民医院
2018/12/27收听(85852)
"血凝四项,是反映人体凝血功能的四项基本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内源性凝血功能的试验;纤维蛋白原,是反映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的指标;凝血酶时间是反映人体纤维蛋白活动度的指标。通过凝血四项检查,能够对人体的凝血功能做出大致的判断,比如血友病患者,无论是血友病A还是血友病B,都会出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而其它指标是正常的。如果凝血四项中,发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延长,而其它指标是正常的,同时病人有明显皮下瘀斑、血肿等情况,基本上要考虑是血友病引起的。"
2019/03/10收听(28594)
血凝是检查人体凝血功能的检查方法,因为在人体中存在着凝血与溶解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只有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的血液既不形成血栓也不会出血。血凝常规的检查项目包括:一、凝血酶原时间,这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是11-13秒;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这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是31-43秒;三、纤维蛋白原就是凝血因子,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的浓度是2-4g/L,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属于异常情况;四、凝血酶时间,这是反应纤维蛋白原活性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是16-18秒。所以通过血凝试验,能够对人体的凝血功能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
2019/03/07收听(78158)
"凝血五项项目有:一、PT(凝血酶原时间),它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范围是11-13秒,超过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二、AP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它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范围是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为临床意义。三、TT(凝血酶时间),它是反映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正常的指标,正常范围是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临床意义。四、FIB(纤维蛋白原),正常成人纤维蛋白的浓度是2-4克\/升,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是异常的情况。五、D-二聚体,这是反映人体是否有凝血过程的指标,正常人是阴性,D-二聚体阳性说明机体有凝血的情况。"
2018/12/22收听(83622)
血凝酶称为立止血,或者做巴曲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可以切断纤维蛋白原,使其形成纤维蛋白α,... 李力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3/13播放(28563)
血凝酶称为立止血,或者做巴曲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可以切断纤维蛋白原,使其形成纤维蛋白α,...
李力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3/13播放(28563)
血凝块就是血液成分在血液循环中凝集以后所形成的一种半固体物质,一般血凝块呈现红色,也称为红色的血栓。同时,血凝块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原。另外血小板也参与血凝块的形成。血凝块一般常见于血流速度缓慢、高粘滞血症的情况,尤其常见于静脉内,常见于各种血细胞增多性的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等,容易形成血凝块。形成血凝块以后可引起人体血管的堵塞,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血凝块从血管脱落,导致栓塞危及病人生命。
2019/04/30收听(87668)
血凝高有以下三个原因:1、血管本身出现损伤:如因外伤或者炎症,血管出现损伤,导致... 郭建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5/17播放(34869)
血凝高有以下三个原因:
1、血管本身出现损伤:如因外伤或者炎症,血管出现损伤,导致...
郭建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3/05/17播放(34869)
血凝块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损伤的部位释放出趋化因子,引起血小板在损伤处的聚集,形成团块状的结构,形成第一阶段的止血栓子,以保证血液不再流出。但是这种血小板形成的栓子相对松软,牢固性不够。然后开始启动第二阶段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使得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并交联成网格状结构,将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以及其他成分网络在内形成血凝块。
刘大海│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2020/07/20收听(32338)
"血凝试验也称凝血功能的检测,是判断人体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凝血功能的障碍,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或凝血机制的异常,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的试验。凝血功能检测的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及D-二聚体等项检测。D-二聚体升高,提示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如果延长,提示有凝血功能的障碍,表明出血风险增加。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出凝血功能的障碍,及肝脏功能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关系。"
聂志扬│北京医院
2019/07/29收听(99092)
血凝试验,是对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通过血凝试验,就能够了解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是否存在问题,用于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指导临床治疗。血凝试验包括多项内容,其中最常用的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等。每项试验都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比如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就说明外源性凝血途径发生的问题,通常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以及其他的疾病。而APTT也就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如果APTT明显延长,而其他指标正常,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血友病A或者是血友病B,引起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所以,通过凝血试验的检查,能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04/11收听(34816)
"拔牙后牙槽窝内没有血凝块,有可能有以下原因:1、血凝块形成不良,也就是拔牙窝内没有彻底止血,一直有活动性的出血,所以血液不能凝固,没有形成血凝块。2、有可能形成的血凝块,由于刷牙、漱口、用舌头反复舔血凝块,可能使血凝块脱落,造成拔牙窝内没有血凝块,如果没有血凝块,拔牙窝内的骨壁就会暴露在口腔当中,受到口腔当中的细菌感染,会造成干槽症,一般在拔牙术后2-3天左右出现剧烈疼痛。所以拔牙后发现拔牙窝内没有血凝块,应该尽早就诊,由医生在局麻下继续反复的搔刮牙槽窝骨壁,使骨壁重新出血,然后咬住小棉球或者小纱布,重新形成良好的血凝块,只有有血凝块,牙槽窝才能正常愈合。"
张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7/29收听(51612)
"血凝酶也叫凝血酶,也就是凝血因子2,是人体凝血系统中最重要的凝血酶之一。但是凝血酶平时在血液中是处于没有活性的状态,以凝血酶原的形式存在,只有当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以后,才能发挥凝血的作用。当人体出现出血的情况,就会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这两种途径经过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反应,最终都会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以后就会激活纤维蛋白原,使纤维蛋白原变成有活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就可以互相聚合成大的纤维蛋白血凝块,堵住出血的部位,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所以凝血酶是人体重要的凝血因子,它激活以后才能够有效的发挥止血的作用。"
2018/11/23收听(87672)
拔牙之后,拔牙窝内的血凝块不需要处理,而且要避免漱口或者刷牙,导致拔牙窝内的血凝块脱落。因为血凝块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拔牙创口,防止感染并能够促进伤口的正常愈合。如果拔牙窝内的血凝块脱落,或者没有血块,创口的愈合就会缓慢,有可能会出现牙槽感染、疼痛。拔牙后大约7天,血凝块就会逐渐的被肉芽组织所替代,然后局部的伤口基本愈合。如果拔牙有缝线的,可以进行拆线的操作。因此,拔牙的血凝块无需特殊处理,而且要保护血凝块,避免血凝块的脱落。
苗俊峰│济南市人民医院
2019/04/02收听(70606)
血凝酶是一种促进血液凝固的药物,因此是有止血的作用的。血凝酶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科室的出血性疾病还可以用于预防和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目前临床常用的血凝酶的药物制剂有巴曲亭、苏灵等。这些制剂都可以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还可以局部用药来起到止血的作用。血凝酶的应用比较广泛,不良反应较少。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的情况,给予一些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抗过敏治疗就可以了,血凝酶一般比较少用于口服的止血治疗。
2019/07/26收听(55624)
"临床上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性的疾病,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以下几点:一、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氯吡格雷等,常用于预防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二、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最常用的就是华法林,这是一种维生素K竞争性的抑制剂,通过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而发挥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风湿病患者瓣膜手术以后预防血栓形成。三、肝素类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两大类,它是通过抑制凝血酶Ⅱ、凝血因子Ⅹ的作用来发挥抗凝作用,可用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2018/12/27收听(46330)
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凝,是非常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周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12/04播放(67236)
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凝,是非常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周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12/04播放(67236)
凝血四项是在临床上来检测凝血机能是否正常的一项检查,主要包括4项内容,就是PT、APTT、IN... 冷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11/08播放(42042)
凝血四项是在临床上来检测凝血机能是否正常的一项检查,主要包括4项内容,就是PT、APTT、IN...
冷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11/08播放(42042)
"血凝仪是用于监测凝血机制的相关仪器,是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仪器,其检查的准确性较高。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以及出血性疾病需要给予止血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常规的进行凝血和出血等凝血机制相关检查。血凝仪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类,其检查的准确性较高,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多种疾患有密切的关系,用于指导治疗。"
刘涛│湖北省中医院
2021/04/12收听(55780)
凝血四项是对人体凝血功能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凝血四项包括凝血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数值和不同的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反映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时间。其正常范围是4-12分钟,如果明显延长,就说明人体的凝血功能出现了障碍。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正常是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就有临床经验。而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是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就有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正常范围是2-4g/L,纤维蛋白原降低,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严重肝病等情况。
2019/05/05收听(53272)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