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三项的临床意义

2021-07-07 18:3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心梗三项,即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临床意义是能够反应心肌是否存在损伤。从而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危急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心梗三项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以及肌钙蛋白的指标,临床意义较为重要,对大部分心血管急症有较好的提示作用,需要掌握其正常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范围是<5.0ng/ml,而肌钙蛋白的正常范围是<0.04ng/ml。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为心肌组织中特有的成分,相对特异性较强。肌钙蛋白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检测不到或只有微量成分。但心肌发生损伤之后,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就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然后吸收到血液中。通过对血液检测,就可以检测到成分的升高,因此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一旦升高,就提示存在心肌损伤。而心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炎症诱发的急性心肌炎,均为较危急的心血管疾病。

肌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10μg/L,是全身肌肉组织中均存在的成分,特异性并不强。但心梗三项中,之所以要检测肌红蛋白,是因为其分子量较小,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比肌钙蛋白更快。在心梗的早期,若患者存在症状,心电图表现和肌红蛋白升高,可更早地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分享:

5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