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多发生于都市白领或者服务行业人群。这类患者并不会出现抑郁障碍的常规临床表现,比如心情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相反,他乐观爱笑,可正常工作生活,即使经历着挫折,也可轻松地一笑而过。
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比较主流的一种假说是——神经生化失调。大脑是一个精密的制造工厂,其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了不同的脑区,它们有着不同的责任分工,比如运动、语言、情感等,由神经递质将其相互连接起来。其中,维持情绪正常运转的神经递质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能让人在感受到危险或压力时调动身体机能进入“战斗”,当其水平降低时,人就容易陷入到一种毫无斗志去面对当前压力与困难的状态;而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是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愉悦等感觉的神经递质,其含量在体内下降时,人感受到的快乐和愉悦就会减少。此假说认为,人之所以会抑郁,正是因为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崩溃或受体功能出现失衡所导致。
那么,抑郁症更容易找上哪些人呢?
1、受遗传影响的人,遗传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抑郁症,其子女患该病的几率会增加10%-30%。
2、遭遇应激事件的人,比如突遭不幸、目睹死亡暴力等。
3、受心理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比如日常压力过大、对婚姻状况不满意等。
4、受人格因素影响的人,性格较为内向、时常感到悲观、有明显焦虑、强迫症,或者童年缺少关爱、受过虐待的人,都较容易发生抑郁症。
5、患有躯体疾病的人,如恶性肿瘤、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往往容易患抑郁症。
6、长期受药物影响的人,如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抗癫痫药物、抗结核药物等的人。
7、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的人,如长期饮酒者、阿片类物质使用者等。
微笑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食紊乱、性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还会产生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自责自杀观念及行为的心理症状。然而,近八成的患者其抑郁状态并不会被身边人所感知,有时甚至自己也没有察觉,反而会持续陷入到“无人理解”的漩涡中。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提倡用自评量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及临床症状的评估。当然,自测无法代替专业诊断,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强烈建议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抑郁障碍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目前有三种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这是当前治疗抑郁障碍的主要方式,有效率约60%-80%,通过阻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吸收,从而维持神经递质的正常水平;
2、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3、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